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
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作品,名为《寄严八判官》。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
开篇“洛阳新月动秋砧”一句,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秋夜中,新月初升,洛阳城外的砧板声此起彼伏,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传达出一种萧瑟之感。
“瀚海沙场天半阴”一句,继续扩展了这种边塞的荒凉气氛。瀚海,即今蒙古国西北部的戈壁沙漠,这里用来象征广阔无垠的边疆沙场,而“天半阴”则营造出一种不明朗的未来感,或许是对远方战事的担忧。
接下来的“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中将士们的关怀。这里的“仲叔”,可能指的是一位与诗人关系密切的人物,“老莱”则是一种形容边塞老兵的词汇。这两句通过对战事和亲人的担忧,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
“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一段,则是诗人对于朝廷宫闱中的变幻无常,以及边塞的艰苦环境的一种比喻。羌笛,即古代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乐器,这里的“雨雪深”,则可能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灾难和苦难。
最后两句“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则是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虽然手中握有一封未能送出的书信,但这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只能在边塞的长城上空自吟,寄托着自己无法言说的相思之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苍凉与悲壮,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
不详
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
岁移陵树色,恩在舞衣香。
玉座生秋气,铜台下夕阳。
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
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
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
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
谁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纱。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