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和吴梦窗赋梅

挨晴拶暖,载酒呼朋,夷犹东圃西园。

绿萼枝头,两三初破轻寒。

平生自甘寂寞,占冷妆、不为人妍。

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

空想故山奇事,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

杏错桃讹,那时青子都圆。

惟饶梦窗知处,对翠禽、依约神仙。

休引角,怕征人、泪落塞边。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享受着晴朗温暖的日子,带着美酒邀请朋友,悠然漫步在东园西园。
绿色花苞枝头,初露头角,微微抵抗着春寒。
我一生甘于清静,独自欣赏冷艳的花朵,不愿被人赞美。
林逋已离去,只有稀疏的影子和清香,谁能描绘这情景。
空想着故乡的奇景,山岭间烟雾缭绕,月光洒满溪湾。
杏花桃花已结果实,那时的青涩果子都已成熟。
只有梦窗知道这样的美景,对着翠绿的鸟儿,仿佛是神仙般的境界。
别再吹奏角声,怕那引起戍边战士的思乡泪水。

注释

挨晴拶暖:享受晴朗温暖。
夷犹:悠闲自在。
绿萼:绿色花苞。
占冷妆:独自欣赏冷艳花朵。
林逋:古代隐士。
征人:戍边战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声声慢·和吴梦窗赋梅》。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梅之作,但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梅花,而是通过对春日暖阳、友人的邀约、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诗中的“挨晴拶暖,载酒呼朋”表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而“夷犹东圃西园”则是对美好景物的一种留恋。紧接着,“绿萼枝头,两三初破轻寒”描绘了春天初生的花朵和渐消的冷气,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平生自甘寂寞,占冷妆、不为人妍”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而“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则是一种对往事的追忆和怀念。下文“空想故山奇事,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是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至于“杏错桃讹,那时青子都圆”则描绘了一种生机盎然、丰硕欲滴的果实之美。而最后,“惟饶梦窗知处,对翠禽、依约神仙。休引角,怕征人、泪落塞边”则是诗人在梦中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悲伤。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

柳初眠,花正好。又被雨催风恼。红满地,绿垂堤。

杜鹃和恨啼。对残春,消永昼。乍暖乍寒时候。

人独自,倚危楼。夕阳多少愁。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沁园春(其二)江西道中

落雁横空,乱鸦投树,孤村暮烟。

有渔翁拖网,牧儿戴笠,行从水畔,唱过山前。

雨阁还垂,云低欲堕,何处行人唤渡船。

萧萧处,更柴门草店,竹外松边。凄然。倚马停鞭。

叹客袂征衫岁月迁。

既不缘富贵,功名系绊,非因妻子,田宅萦牵。

只有寸心,难忘斯世,磊块轮囷知者天。

愁无奈,且三杯浊酒,一枕酣眠。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戊午自寿

笑指颓龄,循环雌甲,卦数已圆。

叹蜀公高洁,休官去岁,温公耆旧,入社今年。

底事崎岖,苍颜白发,犹拥貔貅护海堧。

君恩重,算何能报国,未许归田。遥怜。宛居山前。

正水涨溪肥系钓船。

纵葵榴花闹,菖蒲酒美,都成客里,争似家边。

寄语儿曹,若为翁寿,只把鸥盟更要坚。

翁还祝,愿欃枪日静,䆉稏云连。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多景楼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

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

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戍楼。凭阑久。

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回头。祖敬何刘。

曾解把功名谈笑收。

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垄荒丘。

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

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