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集弟寄江蟹

吾乡十月间,海错贱如土。

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

荐酒欻空尊,侑饭馋如虎。

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

蛮烟瘴雨中,滋味更荼苦。

池鱼腥彻骨,江鱼骨无数。

每食辄呕哕,无辞知罪罟。

新年庚运通,此物登盘俎。

先以供祖先,次以宴宾侣。

其馀及妻子,咀嚼话江浦。

骨滓不敢掷,念带烟江雨。

手足义可量,封寄无辞屡。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我们家乡十月的时候,海鲜便宜得像泥土。
我特别想念那种盐白的螃蟹,壳上鲜红的肉刚刚开始冒出。
举杯畅饮时,酒很快就见底了,配上饭菜我就像饿虎扑食。
离开家乡已经九年了,那些食物的模样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在蛮荒之地,烟雾瘴气中,食物的味道更加苦涩。
池塘里的鱼腥味刺骨,江中的鱼更是数不胜数。
每次吃东西都会感到恶心,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渔网的罪过。
新的一年里,运气好转,这些海鲜终于上了餐桌。
首先供奉给祖先,然后招待宾客,剩下的与家人分享。
连同妻子儿女,我们一起回忆起江边的故事。
鱼骨不敢随意丢弃,想起它们曾带着江水和烟雨。
对于朋友的情谊,我深感珍贵,多次打包寄去无怨言。

注释

吾乡:家乡。
十月:十月份。
海错:海鲜。
贱如土:便宜得像泥土。
盐白蟹:盐腌的白蟹。
满壳红初吐:壳上的红色肉开始露出。
荐酒:举杯。
空尊:酒杯空了。
馋如虎:像饿虎一样贪婪。
九年矣:已经九年。
食物那可睹:食物的样子历历在目。
蛮烟瘴雨:蛮荒之地的恶劣天气。
滋味更荼苦:味道更加苦涩。
池鱼腥彻骨:池塘鱼的腥味刺骨。
罪罟:渔网的罪过。
庚运通:运气好转。
盘俎:餐桌上。
妻子:妻子儿女。
咀嚼话江浦:一起回忆江边的故事。
烟江雨:带着江水和烟雨的鱼。
手足义:朋友情谊。
无辞屡:多次打包无怨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食品的怀念之情,以及在外漂泊时对美食的渴望。开篇“吾乡十月间,海错贱如土”两句,表达了故乡十月时节海鲜丰富到像泥土一样廉价的场景。接着,“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表现了诗人对盐白蟹(江蟹)的特别思念,这种蟹在壳中刚吐出盐白色泽时最为美味。

“荐酒欻空尊,侑饭馋如虎”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外的饮食生活,好像空杯里总是渴望着佳酿,而餐食也像饿虎一般难以填满。紧接着,“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表达了诗人对美味食品的无尽怀念和对当地饮食环境的不适应。

“蛮烟瘴雨中,滋味更荼苦”两句,通过对比反衬出故乡佳肴的美味,而在异乡则只能吃到不如人意、带有苦涩滋味的食物。下面,“池鱼腥彻骨,江鱼骨无数”强调了诗人对于故乡水产的怀念,那里的鱼类鲜美,相比之下,异乡的鱼则骨头多而肉少。

“每食辄呕哕,無辞知罪罟”表达了诗人在外饮食不适应,每次进食都感到难以消化,仿佛犯了罪过一般。转折处,“新年庚运通,此物登盘俎”说明到了新的时节,这些美味的食品终于能够摆上餐桌。

“先以供祖先,次以宴宾侣”则是说这些佳肴首先用来祭祀祖先,其次是用来款待宾客。最后,“其馀及妻子,咀嚼话江浦”表明剩余的食物与家人共享,边吃边谈论着江边的情景。

结尾“骨滓不敢掷,念带烟江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食品的珍惜,不忍心将骨头等残渣扔掉,每当想起便感到愁绪万千,如同被烟雾和江雨所笼罩。最后,“手足义可量,封寄无辞屡”则是说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依旧将这份思念通过书信的形式反复表达给亲友。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美食的回忆和对当前饮食环境的不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乡愁和对家国的眷恋之情。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

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

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

况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

杯盘同胜友,此事记年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

炎热不可触,报谒当及时。

登车汗如洗,黾勉将何之。

城隅行诘屈,路转沿江湄。

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沦漪。

心宽天地大,思远云雾披。

犹如尘土中,忽见元紫芝。

暑气眇何许,清凉今在兹。

客子且休辔,与汝同此嬉。

人生贵自适,奔走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六月十二日偶成(其二)

目昏数日不观书,闭眼无言意自如。

忽笑子綦云丧我,仰天何事尚长吁。

形式: 七言绝句

六月晦送孙少刘

三年相处如弟兄,他时当以名节称。

文章烂若蜀江锦,行义清胜万壑冰。

龟山先生今往矣,我于吾子见典型。

青衫半百官岭下,众论称屈气甚平。

乃知胸中万钧重,此外真成一发轻。

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

卷之不殊方寸小,舒之足以苏疲氓。

我衰退缩如蜗螺,爱子对我怀抱清。

平生艰苦今已老,空叹白首都无成。

看公权奇非凡骨,努力吾道谨其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