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江上道,临水画楼春早。

迟日养蚕帘影悄,隔帘闻语笑。

朝暮蒲帆征棹,愁见殢人芳草。

烟陌青青同一稿,夕阳无限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鉴赏

此诗《谒金门》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日的生动画面。

首句“江上道,临水画楼春早”,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江边小径旁,临水而建的画楼在春天的清晨格外醒目,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迟日养蚕帘影悄,隔帘闻语笑”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春日里养蚕的场景。阳光柔和地照耀着,帘影轻摇,透过帘幕的声音中,隐约传来欢声笑语,仿佛是勤劳的蚕农们在忙碌之余享受着春日的温馨与喜悦。

“朝暮蒲帆征棹,愁见殢人芳草”则转向对远方行人的思念。朝朝暮暮,蒲帆征棹,承载着游子的离愁别绪,他们或许正行走在那满眼芳草的道路上,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烟陌青青同一稿,夕阳无限好”最后两句,以烟雾缭绕的青色小路与夕阳的美景收尾,将整幅画面的情感推向高潮。青色的小路与远处的田野相接,如同一片无垠的绿色海洋,而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春日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二首(其一)

绮廊疏,芳径转,楼阁浅深见。

迤逦珠帘,多半隔花卷。殢人一曲朱栏,是谁频倚。

恁沾袖、馀香犹暖。恨春晚。

回首檀板金尊,年前凡欢宴。

题榜风流,还问旧家燕。

更怜临水纱窗,杨花堆雪,正闲煞、嫩晴庭院。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二首(其二)

画船归,瑶笛断,泪眼碧波冻。

今岁天涯,赚尽燕莺梦。

有谁扶醉湖南,玉钩斜路,只肠断。夕阳相送。

倩痕重。任他芳草横陈,屐边忍轻弄。

怕有离魂,尚恋栈香冢。

只恐留得愁恨,东风多事,又吹出、情苗根种。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青玉案二首(其一)

金阊门外春江路,只惯送、离人去。

谁分征帆今夜住。

小楼红烛,画帘檀炷,来听樱桃雨。

钿筝绣盏催频数。酒醒歌阑又天曙。

一晌贪欢能几许。

酴醾金帐,鬓蝉香度,后日思量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二首(其二)

花朝寒食偏相遇,只难遣、人离绪。

燕子宵长谁与度。

剩脂钿合,断金裙带,题遍伤心句。

听残玉笛无归路,却恐屏山易春暮。

月上重门香一缕。

梨花栏角,绿弦风细,帘影深深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