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

清护祠香立翠寒,谁知活处发霜痕。

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

方信虚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长儿孙。

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清冷的祠堂香烟袅袅,青翠中透出寒意,谁又能想到生机勃勃的地方竟有霜痕显现。
生生不息的善念如同血脉相连,每一段节节相连的仁德都深深扎根。
这才相信空灵之中蕴含着万物生化的力量,不妨坦然接纳并传承下去。
更应在此处精心培育,让这片土地繁茂起来,荫庇子孙百代之家。

注释

祠香:祠堂中的香火。
翠寒:青翠而带有寒意。
活处:充满生机的地方。
霜痕:霜冻留下的痕迹。
生生:生生不息。
相为脉:相互关联像血脉一样。
节节:每一节。
虚中涵造化:空灵中蕴含自然变化。
直下:坦然接受。
长儿孙:培养后代。
封培:培植、保护。
千亩成阴:大片的土地变得郁郁葱葱。
百世门:百世之家,指子孙繁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来山爱竹祠前一株枯竹在清冷翠色中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竹子的生命力和其象征的美德。首句“清护祠香立翠寒”写出了祠堂环境的清幽和竹子的坚韧,次句“谁知活处发霜痕”则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的惊叹。接下来,“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运用比喻,将竹子的生长与道德品质相连,赞美其生生不息的仁爱精神。

“方信虚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长儿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内在的空灵与自然法则的契合,以及它能繁衍后代的特性。尾联“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鼓励人们保护并传承这份生机,期待竹林繁茂,荫庇后人,寓意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坚韧不屈、生生不息的人格理想和家风传承的颂扬。陈著以细腻的笔触,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赞前人第四子良汉周岁

昨见初绷浴露儿,如今又满一年期。

山林深处寿高木,薇蕨清风生瑞芝。

试取印来知异日,能将字认已多时。

诸郎自是诗书种,嫡出源源分外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平原师妙觉归温州

喝破炎尘一锡飞,迂程千里访衰迟。

袖中明月无时价,面上清风似故知。

契顺何求惟勇义,参寥欲去且谈诗。

便应立脚五山顶,未死相闻倘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陆可复西游

梅弄疏花近黓天,摇摇征旆浙西船。

江湖阔处多奇遇,风月初心及少年。

莫向晚唐中入局,须从老杜上加鞭。

耄夫拙语几乎骂,免示他人作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袁杰入越

绿发红颜玉雪肤,南风吹送上云衢。

平生师友相从去,本色功名一笑图。

庠校元非糊口地,诗书却是护身符。

颓波世事那堪说,要见人閒有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