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平原师妙觉归温州

喝破炎尘一锡飞,迂程千里访衰迟。

袖中明月无时价,面上清风似故知。

契顺何求惟勇义,参寥欲去且谈诗。

便应立脚五山顶,未死相闻倘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口酒喝破了炎炎红尘,锡杖飞舞,长途跋涉只为寻访衰老的朋友。
袖中的明月虽然无价,但如同老友般亲切;脸上的清风仿佛旧识的问候。
顺应天命不求别的,只有勇气和道义;在参寥山中,我们暂且以诗会友。
即便立足于五座山之巅,只要不死,我们总有重逢的机会。

注释

喝破:打破。
炎尘:炽热的尘世。
一锡飞:锡杖挥舞。
迂程:曲折的路程。
衰迟:衰老的朋友。
袖中明月:比喻珍贵的友情。
无时价:无法用金钱衡量。
面上清风:如同清风拂面。
似故知:像老朋友一样熟悉。
契顺:顺应天命。
何求:追求什么。
惟勇义:只有勇气和道义。
参寥:山名,此处指隐居之地。
立脚:立足。
五山顶:五座山峰。
未死:在世。
相闻:相互听到消息。
倘有期:如果有机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赠给平原师妙觉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归隐温州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喝破炎尘一锡飞”描绘了妙觉僧人远离尘世喧嚣,轻装简行的形象,暗示其决心与世俗告别。次句“迂程千里访衰迟”则体现了诗人不顾路途遥远,特意前来探望友人的深情厚谊。

“袖中明月无时价,面上清风似故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明月和清风比喻为妙觉的高洁品格和深厚友谊,表达出诗人对他的敬仰和理解。第五句“契顺何求惟勇义”,赞美妙觉的勇敢和道义精神,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参寥欲去且谈诗”中的“参寥”可能是妙觉的别号,这里强调在即将离开之际,他们还能一同品诗论道,共享文人雅趣。最后一句“便应立脚五山顶,未死相闻倘有期”祝愿妙觉能在温州的山巅找到心灵的归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待与他即使身隔千里,也能通过文字交流保持联系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赠陆可复西游

梅弄疏花近黓天,摇摇征旆浙西船。

江湖阔处多奇遇,风月初心及少年。

莫向晚唐中入局,须从老杜上加鞭。

耄夫拙语几乎骂,免示他人作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袁杰入越

绿发红颜玉雪肤,南风吹送上云衢。

平生师友相从去,本色功名一笑图。

庠校元非糊口地,诗书却是护身符。

颓波世事那堪说,要见人閒有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黄长孺奉母还家

潘御迓从灵绪乡,箫吟欢动喜还堂。

诗书馀泽心犹古,桃李春风话亦香。

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与菜商量。

行边好语须听取,去却来时后会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薛总管弃官从□

壮年自下退工夫,看破人閒戏剧图。

灵运在家心已放,知章还里计非迂。

梅花梦好抛鸳侣,蕙帐閒多引鹤雏。

湖海风波任澎湃,白云飞处结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