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霁.无题

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

梅子酸时,荼蘼开了,不是当初春色。含情何极。

如慵似醉浑无力。忽听得。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

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

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

衣带自宽肠自窄。

算此愁绪,除非乡入温柔,歌闻宛转,方才抛得。

形式: 词牌: 秋霁

鉴赏

这首《春霁·无题》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 开篇即以“催花”、“小雨”、“残红”、“新碧”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过后,花朵凋零,新绿初生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梅子酸时,荼蘼开了,不是当初春色。”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梅子成熟和荼蘼花开的场景,通过对比,暗示春色已逝,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

“含情何极。如慵似醉浑无力。”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的情感难以自抑,如同慵懒又似醉酒,无力应对这复杂的情绪。

“忽听得。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 突然间,一阵莺啼打破了宁静,诗人仿佛听到了时间的流动,感受到生命的节奏。

“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 诗人在此刻陷入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感叹那些曾经的美好已经消失,无法再寻觅。

“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愁绪的恐惧,担心它会像泪水一样,染白春衫,反映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和个人情感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合欢带.花烛词赠郭饮霞

羡汾阳、家世风流。巧作合、在扬州。

择得彩鸾吴氏女,嫁文箫、共上秦楼。

时当三月,夭桃过了,亟结绸缪。

把房栊尽掩,朱弦声细,锦瑟歌柔。

荀郎见惯,谢女娇羞,灯前背倚香篝。

绣带自撚佯理发,拥红衾、不肯回眸。

来朝便好,博山炉热,沉水香浮。

试新茶、玉碗双擎,方知夫婿清幽。

形式: 词牌: 合欢带

凤凰台上忆吹箫.答椒峰见寄

萱草含烟,榴花迎日,逢君驻马江头。

记黄梅雨歇,小月如钩。

缓步高台把酒,谈笑坐、中夜难休。

轻离别,人分千里,梦隔三秋。悠悠。

壮心空热,惜多才司马,词赋淹留。

念看残青镜,倚遍朱楼。

忽接鱼中尺素,临风望,泪点盈眸。

休相问、春愁如海,怕更言愁。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

记得逢君,前年三月,柳花飘落成堆。

看满城春色,十万旧楼台。

镇日里、词翻黄绢,诗裁白雪,名士衔杯。

况邮亭风月,撩人何必归哉。

无端驱马,返东山、路隔尘埃。

想十笏堂前,三桐树底,也自徘徊。

休说扬州梦觉,竹西畔、杜牧萦怀。

向司勋寄语,尚须骑鹤重来。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薄倖.送春

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

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

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

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

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

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

形式: 词牌: 薄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