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答椒峰见寄

萱草含烟,榴花迎日,逢君驻马江头。

记黄梅雨歇,小月如钩。

缓步高台把酒,谈笑坐、中夜难休。

轻离别,人分千里,梦隔三秋。悠悠。

壮心空热,惜多才司马,词赋淹留。

念看残青镜,倚遍朱楼。

忽接鱼中尺素,临风望,泪点盈眸。

休相问、春愁如海,怕更言愁。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鉴赏

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答椒峰见寄》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与友人的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萱草含烟,榴花迎日”,以萱草和榴花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萱草在烟雾中含蓄,榴花在阳光下热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逢君驻马江头”一句,点明了与友人的相遇地点,江边的场景更加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记黄梅雨歇,小月如钩”两句,通过回忆黄梅时节的细雨和如钩的小月,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美景象。接下来,“缓步高台把酒,谈笑坐、中夜难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以及深夜仍不愿分别的情景,表现出深厚的情谊。

“轻离别,人分千里,梦隔三秋”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诗人想象着与友人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三秋之久,情感真挚而深沉。

“悠悠。壮心空热,惜多才司马,词赋淹留”几句,诗人感叹自己虽有壮志,却因才华未展而滞留,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期待。

“念看残青镜,倚遍朱楼”两句,通过镜子和高楼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友人在远方,独自倚靠在朱红色的楼阁上,对着残破的铜镜,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

“忽接鱼中尺素,临风望,泪点盈眸”四句,写诗人突然收到友人寄来的书信,站在风中凝望,泪水不禁盈满眼眶。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收到友人消息时的激动与感动。

最后,“休相问、春愁如海,怕更言愁”两句,诗人劝慰友人不必再问自己的心情,因为心中的愁绪如同大海般深邃,只怕再多说一句“愁”字,愁绪会更加浓重。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后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

记得逢君,前年三月,柳花飘落成堆。

看满城春色,十万旧楼台。

镇日里、词翻黄绢,诗裁白雪,名士衔杯。

况邮亭风月,撩人何必归哉。

无端驱马,返东山、路隔尘埃。

想十笏堂前,三桐树底,也自徘徊。

休说扬州梦觉,竹西畔、杜牧萦怀。

向司勋寄语,尚须骑鹤重来。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薄倖.送春

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

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

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

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

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

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

形式: 词牌: 薄倖

沁园春.赠次功

忆尔当年,鬓发初齐,文采风流。

羡珊瑚照耀,词源似海,珠玑错落,笔阵如流。

袖惹笋香,貌凝何粉,最有佳名赵倚楼。

真无敌,看气吞云梦,笑傲沧州。谁期壮志难酬。

忽荏苒年华又几秋。

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

位贵金多,后恭前倨,苏季曾教嫂氏羞。

须臾事,且吟诗遣兴,把酒浇愁。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玉女摇仙佩.豹人生日

霓裳勿奏,瑶瑟休弹,听我一言为寿。

耻著兵书武,谩誇减灶膑,还笑斩蛇人陋叔敖。

不肯干唐主,叹庐山道士,肉盘遗臭晟。

思量著、枕流漱石楚,读易弹琴登,啸傲清昼。

谁似此高风,尚论古人,君居其右。

谩说天台作赋绰,若举贤良,虽谓贾谊非谬洙。

四十已过,终然高隐,岂让当年明复复。

教子将经授。尤堪羡孙氏,书楼仍旧抃。

念甓社、湖边莘老觉,忘年契结,酒杯常对花时候。

愿君岁岁颜如幼。

形式: 词牌: 玉女摇仙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