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洞上滩

万山建瓴水,直下势悬溜。

而故屈折之,拗怒毒愈厚。

呀然立洞门,夹东气不透。

穿罅鸱鸣箭,殷空牛吼柩。

涛舂堆叠雪,漩撇蹴众绉。

船尾如曳龟,船头仰舒咮。

铿然不受篙,支左先诎右。

中心起镡锷,大声呼疾救。

跳珠湿满身,手与霹雳斗。

负索腰环环,邪许声应候。

朱鹢防退飞,吴象忌反走。

蚁旋磨出险,喃喃口诅咒。

不敢问前滩,惫矣矧多又。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梁洞上滩的壮丽景象和航行的艰难。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水流从万山之间奔腾而下的壮观情景,以及船只在湍急河流中航行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首句“万山建瓴水,直下势悬溜”描绘了水流从高山峡谷间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是从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接下来,“而故屈折之,拗怒毒愈厚”则描述了水流在曲折的河道中形成的漩涡和激流,增加了航行的难度。

“呀然立洞门,夹东气不透”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穿过狭窄的山洞,两侧峭壁如门,空气似乎被阻挡在外的场景。随后,“穿罅鸱鸣箭,殷空牛吼柩”通过比喻,将水流比作射出的箭矢和牛的吼声,进一步强调了水流的迅猛和力量。

“涛舂堆叠雪,漩撇蹴众绉”描绘了波涛汹涌,如同堆积的雪花,漩涡翻滚,激起层层涟漪的画面。接着,“船尾如曳龟,船头仰舒咮”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船只在激流中摇摆不定的状态,船尾仿佛被拖着的乌龟,船头则像鸟嘴般向上伸展。

“铿然不受篙,支左先诎右”描述了船只在激流中难以控制,篙子敲击水面发出响声,左侧或右侧的支撑先于另一侧弯曲的情况。接下来,“中心起镡锷,大声呼疾救”描绘了船只在激流中摇晃,船体中心部分承受巨大压力,船员大声呼救的场景。

“跳珠湿满身,手与霹雳斗”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激流中颠簸,水珠四溅,船员与雷电般的激流进行斗争。最后,“负索腰环环,邪许声应候”描述了船员在船上紧紧抓住绳索,身体扭曲,发出回应的声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航行的惊险与壮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由坡贡之郎岱

望远峨峨冠切汉,衣襟霞举天之半。

经宿崎岖目已迷,云烟各自开生面。

一峰匿近若旧识,乃是三日前所见。

以身盘磨蚁穿珠,左萦右拂香炉篆。

高履星行下窥井,转眼之间凡几变。

区田随势列等差,如规曲尺如划线。

什什伍伍不成村,残梨在树落微霰。

风无定所历乱来,画眉声碎弹翎怨。

形式: 古风

喜徐大田上舍至兼读游稿

迟君麦熟便应还,直到如今始解颜。

人面风吹三月柳,马蹄电掣万重山。

施之大有栋梁用,得此多于林阜閒。

正值庭阴新雨绿,一声么凤百花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起马塘隔崦树色

不知山起止,弥望青无际。

树亦若逃名,少同而多异。

微风一簸荡,海浪天吴戏。

有时云欲归,万灶饙馏沸。

绝壑泉收声,业阴豹虎庇。

忆昔苗搆乱,中可藏兵器。

行行日未晡,鼻尖森鬼气。

形式: 古风

由水坪宿寻甸与额观文明府夜话

满林霜果落缤纷,二月花红正夕曛。

山与云依相慰藉,水因石阻得声闻。

兵锋险道窥南户,戍火严城驻北军。

容易时清君坐啸,当年滇蜀此平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