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子修二首(其一)

疆埸探骑断奔埃,院落棠阴暗绿苔。

上疏乞闲追鲍靘,载书归老继吴恢。

争怀父母三年化,愁见风帆十幅开。

勿剪青青堤下柳,念公遗爱手亲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句“疆埸探骑断奔埃”以边疆的战事为背景,展现了紧张与动荡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紧迫感。接着,“院落棠阴暗绿苔”转而描写宁静的家园景象,通过棠树的阴凉和绿苔的生长,营造出一种温馨与和谐的氛围,反衬出离别的哀愁。

“上疏乞闲追鲍靘,载书归老继吴恢”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追求闲适生活,效仿古人如鲍靘、吴恢般的生活态度,通过读书度过晚年,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争怀父母三年化,愁见风帆十幅开”则直接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即将远行的忧虑和不舍。这里的“三年化”可能是指父母的教诲和影响深深融入了诗人的心中,难以忘怀。

最后,“勿剪青青堤下柳,念公遗爱手亲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怀念。诗人希望不要砍掉堤下的柳树,因为它们是友人亲手栽种的,象征着友情的长久和珍贵。这一细节充满了诗意,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别子修二首(其二)

漂泊孤踪一转蓬,语音虽在变形容。

瘴乡猿鸟今为伍,蚁穴王侯昔梦封。

海阔盲龟登木孔,山高纤芥落针锋。

公归不得参行驭,心折淮南紫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蔡州道中

北来行尽关山道,梁宋郊墟眼力微。

饮食甘酸杂淮甸,语音清软近京畿。

黄尘又向九天去,槁项新从万里归。

投老不堪行役苦,手遮西日想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余号甘露灭所至问者甚多作此

老俨化身甘露灭,不妨须发著伽梨。

虚舟阅世鸱夷子,彗帚□除王伯齐。

香火共修心老大,楼钟重听意凄迷。

馀生未觉全无累,折脚铛犹手自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海上初还至南岳寄方广首座

天风吹笑落人间,白发新从死地还。

往事暗惊如昨梦,此生重复见名山。

倦禅想见堆危坐,知法应抛放纵闲。

初嚼芳鲜动诗思,一篇先寄倩君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