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绝句(其二)

风常欢喜月常愁,愁有盈亏喜自由。

客到扬州已迷路,不须特地上迷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风常常感到快乐,月亮却常常忧愁,因为月亮有圆满和亏损的变化,而风则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
当客人来到扬州时,他们已经迷失在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中,甚至不需要特别去寻找那著名的迷楼。

注释

风:指自然界的风,象征自由。
喜:快乐。
月:月亮,代表情绪变化。
愁:忧愁。
盈亏:月亮的圆缺,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
自由:不受束缚的状态。
客:来访者。
扬州:古代中国的一个繁华城市。
迷路:迷失方向。
迷楼:扬州一处有名的建筑,寓意迷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以风和月的比喻,展现出诗人对情感状态的独特见解。"风常欢喜月常愁"一句,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出风的无拘无束与月的多情易变,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感知。"愁有盈亏喜自由"进一步深化这种对比,愁绪如同月亮有盈亏变化,而欢喜则源于对自由的向往。

后两句转向具体的地点——扬州,"客到扬州已迷路"描绘出游子在繁华之地迷失方向的情景,暗寓人生旅途中的困惑与迷茫。最后一句"不须特地上迷楼"则显得洒脱,劝诫人们不必特意去寻找那象征着迷离与困扰的"迷楼",暗示内心的解脱或许就在自我认知与放下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风月寓言和个人体验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迷失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

日日江头骋望频,东风去岁旧相亲。

庾郎欲作披香赋,未有花开未是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有客喜予为江东之役者辄效齐梁体

翡翠钩寒陪晓月,珊瑚枕净揖高丘。

人间聚散何须问,梦断西陵更送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有感

日日苍黄出畏涂,自怜何事得虚除。

天教豺虎露齿爪,好是哥奴不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次韵和大理吴子伟寺丞久留滞绝句

之子婆娑几许年,众人迁后独稀迁。

即今便上青云上,巳愧开炉白日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