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道院

仙去久不返,遗宫仍倚嵩。

终疑白云屋,犹隐绿毛翁。

山晓水聚树,秋深霜影空。

它年结庐地,千古想真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仙人离去已久未归,遗留的宫殿依旧倚靠嵩山。
始终怀疑那白云缭绕的房屋,是绿毛翁隐居的地方。
清晨山色与积水映照树木,秋意渐浓,霜影空明。
遥想未来在此筑屋居住,千年之后,仍能感受他的高尚风范。

注释

仙去:指仙人离开。
久不返:长时间没有回来。
遗宫:遗留的宫殿。
倚嵩:依靠嵩山。
白云屋:云雾缭绕的房屋,可能象征仙人的居所。
绿毛翁:传说中的仙人,形象可能带有绿色的毛发。
山晓:清晨的山景。
水聚树:积水映照树木。
秋深:秋季已深。
霜影空:霜色倒映在空中。
它年:未来某时。
结庐地:建造房屋的地方。
千古想:千百年来怀念。
真风:高尚的品格或风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仙境的意境。开篇“仙去久不返,遗宫仍倚嵩”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景象的描摹,那个“仙”去了很久没有回来,而留下的宫殿依然倾靠在高耸的山峦之上。接下来的“终疑白云屋,犹隐绿毛翁”则是诗人对仙境的想象,将仙人的住所比喻为白云之中,仙人的形貌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到可能披着绿色长发的人。

中间两句“山晓水聚树,秋深霜影空”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荒凉的自然景象。早晨的山林里,水流汇聚在树木之间,而到了秋季,寒冷的霜冻使得影子显得异常清晰且孤寂。

最后两句“它年结庐地,千古想真风”表达了诗人对远古时代仙人的居所——庐地的向往,以及对那份超凡脱俗的“真风”的永恒追求。这里的“真风”不仅是自然界的清风,更有着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仙境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其二)

唤客班荆杂乱言,雀罗成日罢张门。

自缘贫病无过辙,可是疏慵不出村。

阮子何人对青白,韦郎几日寄寒温。

北枝留得瑶香在,更约文尊此地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其一)

力破愁城觅醉乡,苏凫阮屐共行藏。

解吟疏影思和靖,忍见夭红似洛阳。

禅客缓催梅子熟,骚人正咏牡丹芳。

酬花但促传杯手,冰炭君休置我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守风瓜步戏成

古语行船遇打头,此言端可作予羞。

平生漫起江山兴,胜处偶为波浪留。

败肉腐鱼三日醉,断芦衰柳十分秋。

蒋陵秀色应凋尽,造物还能借便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成父居士于普光明堂之东别建大阁榜曰妙严将家焉阁成李子过而赋之

新成高屋碍云岚,下视诸方落二三。

妙喜不从他界断,德云今向别峰参。

按家便可超尘染,唤客何妨到酒酣。

居士饱知名阁意,为言童子不须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