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引

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

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

山谷岁复晚,脩佩为谁长。

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

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采兰引》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采兰的景象。首句“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以秋风扫过,草木凋零,反衬出丛兰散发的香气,展现出其坚韧与高洁。接下来,“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描绘了兰草在阳光下生长的翠绿与紫色交织的美丽画面。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表达了兰草虽处幽僻之地,却依然自我绽放,无人欣赏也无妨。接着,“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通过环境的寂静与泉水声,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和兰草的孤独。“欲采往无路,局步愁褰裳”则写出采兰者的困扰,想要接近却道路难寻,内心充满忧虑。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引入了美人意象,暗示了对兰草的赞美和渴望,但又因天色渐暗而无法实现。“山谷岁复晚,脩佩为谁长”表达了时光流逝,兰草的美质无人长久欣赏的遗憾。最后,“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感叹无人能识得兰草之美,只有荪芷得以共享尊荣,引发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借楚国老者和孔子的典故,表达对兰草才华被忽视的惋惜。全诗以“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收束,诗人深感共鸣,心中思绪纷繁,无法以琴声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兰草自比,寓言性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公正和识才重用的呼唤。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送陈德润还茂州(其一)

钟鼓宁乐鴳,文绣讵饰豨。

近随扶摇翔,何似抢榆飞。

劳者恒思息,游者恒思归。

达生贵止足,君子当知几。

宦途类婴网,䅋驾真解徽。

阳阿可晞发,高岗堪振衣。

亹亹时过中,戚戚何歔欷。

相期保耋齿,逍遥敬良晖。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陈德润还茂州(其二)

井络当坤维,岷山出其腹。

神禹生兹乡,石纽何葱郁。

采药遣古亭,读书留往谷。

灵峰隐秘文,名山藏仙箓。

薤尾翔飘鸾,穗书昂立鹄。

瑞恊宛委图,辉映岣嵝曲。

早慕子长游,晚滞周南躅。

烦君窈窕寻,寄余琳琅录。

形式: 古风

双节篇为参戎郭云屏二母

周南摽李兰,卫风咏柏舟。

淑闻播三族,苦节传千秋。

郭门有双节,今古与同俦。

千金护襁褓,九原安松楸。

保抱自黄口,相依到白头。

仍云继阀阅,将星绍箕裘。

天道岂无知,世泽楚水流。

丛桂既林森,慈竹还脩脩。

令伯陈情表,惓惓思报刘。

圣代倚长城,岂容归林丘。

不日丝与纶,封章下冕旒。

我歌双节篇,石室他年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余懋昭

夙昔梦见君,揽衣颠倒裳。

系君骅骝马,要我野游翔。

贻我金仙文,合诵声琅琅。

方舟青衣水,共钓鲤与鲂。

晤言交款款,携手何洋洋。

觉来一何见,累然在南荒。

荒鸡嗥东邻,明月悬西方。

搴帷成起坐,长啸达晨光。

因之万里风,慰言企来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