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二)

野老乘舟自打桡,闲看翡翠戏兰苕。

连山不断南津口,曲水回通底定桥。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乡生活的悠闲与自然之美。

首句“野老乘舟自打桡”,描绘了一位老者独自驾着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划动船桨的情景。这不仅表现了老者的自在与闲适,也暗示了水乡生活的一种简单与和谐。

接着,“闲看翡翠戏兰苕”一句,通过“翡翠”这一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鸟儿嬉戏的场景。翡翠,即翠鸟,以其鲜艳的羽毛和活泼的姿态,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兰苕”则指水中生长的兰花,此处借指水草,形象地描绘了翠鸟在水草间穿梭戏耍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连山不断南津口,曲水回通底定桥。”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前一句“连山不断”描绘了远处山脉绵延不绝的景象,与近处的水乡形成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后一句“曲水回通底定桥”则聚焦于水道的曲折与交汇之处,一座桥梁横跨其上,既连接了两岸,也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秩序与稳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也传达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三)

太湖一水跨三州,洞庭两山在上头。

侬意如山常日静,郎行似水去难留。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四)

合伴送郎湖水边,柳丝无力系郎船。

黄蘖作籓篱更苦,淤泥种藕别生莲。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先]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五)

震泽雨晴添水波,郎船将发唱吴歌。

谁知三万六千顷,不及侬愁一半多。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歌]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六)

十里荷花云锦机,鸳鸯相对浴红衣。

不道采莲歌渐近,一双惊起背人飞。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