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

仲冬十一月,我行赴高密。

路出东海上,晨起骇初日。

腾腾若车轮,只向平地出。

较于昔所见,得此十之七。

蟾蜍尚弄影,皎皎横参毕。

辉光一迸散,夜气扫若失。

扶桑想可到,俗虑苦难讫。

壮观曾未厌,侧叹流景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前往高密的路上,目睹日出壮丽景象的所感所悟。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阳升起时的动态美与瞬间的辉煌。

“仲冬十一月,我行赴高密。” 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冬季的十一月,诗人正前往高密,为全诗定下了一种肃穆而充满期待的氛围。

“路出东海上,晨起骇初日。” 描述了诗人从海边出发,清晨时分见到初升的太阳,这景象令他感到震撼。这里运用了“骇”字,形象地表现了太阳升起时的惊人之美。

“腾腾若车轮,只向平地出。” 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太阳升起比作车轮滚动,生动地描绘了太阳缓缓升起的过程,同时也强调了太阳升起时的动态美。

“较于昔所见,得此十之七。” 意味着这次见到的日出,比以往见过的更加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日出景象的深刻印象。

“蟾蜍尚弄影,皎皎横参毕。” 蟾蜍在这里象征月亮,月亮还未完全隐去其影子,而太阳已经照亮了天空,与月亮的光影形成对比,突出了日出的明亮与辉煌。

“辉光一迸散,夜气扫若失。” 描述了太阳升起后,夜色被驱散,天地间充满了光明,这里使用了“迸散”和“扫”这样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日出瞬间带来的巨大变化。

“扶桑想可到,俗虑苦难讫。” 扶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神木,此处借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诗人想象自己仿佛可以到达扶桑,表达了对日出美景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俗世烦恼在此刻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壮观曾未厌,侧叹流景疾。”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日出壮观景象的赞叹之情,同时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梦锡惠墨答以蜀茶

墨者色自黑,黑者墨之宜。

所以陈玄号,闻之于退之。

近世工颇拙,所巧惟见欺。

摹成古鼎篆,团作革靴皮。

挥毫自惨淡,色比突中煤。

谁最畜佳品,郑君真好奇。

赠我以所贵,有不让金犀。

坚如雷公石,端若大禹圭。

研磨出深黝,落纸光陆离。

较之囊中旧,相去乃云泥。

辱君此赐固已厚,何以报之乏琼玖。

不如投君以嗜好,君性嗜茶人罕有。

建溪龙凤想厌多,越上枪旗不禁久。

我收蜀茗亦可饮,得我峨眉高太守。

人情或以少为珍,心若喜之当适口。

更怜此物来处远,三峡惊波如电卷。

江湖重覆千万里,淮海浩荡涟漪浅。

舍舟登陆尚相随,今以答君非不腆。

开缄碾泼试一尝,尤称君家铜叶盏。

形式: 古风

夜聚杨节之秘校廨宇

云乱海天低,风吹马耳破。

黄昏访主人,同向幽斋坐。

谈资绿酒长,欢敌红裙座。

倒载夜深归,雪花如掌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止谒先圣庙者

高密古名城,其地近阙里。

弦歌声相闻,往往重夫子。

学官虽荒凉,庙貌颇严伟。

上元施灯烛,下俗奠醪醴。

高焚百和香,竞爇黄金纸。

所求乃福祥,此事最鄙俚。

朝廷谨庠序,五路兹焉始。

建宫以主之,不肖实当此。

浇敝皆扫除,安可循旧轨。

丁宁戒阍人,来者悉禁止。

尝闻之鲁论,丘之祷久矣。

生也既无求,殁岂享淫祀。

夜亭甚清虚,古柏自风起。

悦之以其道,吾祖当亦喜。

形式: 古风

还杨秘校赋

杨君示我赋一编,读之百复不能已。

新词琢就若瑶琨,故实织成侔锦绮。

可怜苦心自少年,近日改科无用此。

虽然此才颇富赡,贯穿纵横惟所使。

有如安车驰大道,左骖骅骝右騄駬。

东西南北皆可往,但顾欲适何如耳。

勉旃力习以待举,尺一伫闻招特起。

他时名望压卢骆,阔步青云此焉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