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
伊尹放太甲,董贤居高位。
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的《寓兴七首(其五)》。诗中通过对比圣人与小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圣人不避嫌",指的是圣贤之人行事公正无私,不回避可能带来的嫌疑或责难;"小人不避耻",则暗示小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羞耻,追求权力和个人地位。接下来举出伊尹放逐太甲和董贤占据高位的例子,前者是古代贤相以国家大义为重,后者则可能是讽刺当权者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
诗人感慨道:"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这里的"嗟嗟"表达出诗人对这类人物的复杂情感,既对他们身居高位的羡慕,又对他们品德败坏的鄙视。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对比,揭示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高尚品行的向往和对于卑劣行径的批判。
不详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秦鉴虽至明,不能自照烛。
楚剑徒云利,翻将自杀戮。
有国苟失贤,若跣瞽双目。
况履艰险途,举步成颠覆。
秦楚昧于斯,宝器徒收畜。
每念李斯首,不及严光足。
斯首不自保,光足舒帝腹。
我心异老聃,惊宠不惊辱。
岂敢示他人,吟之将自勖。
天地无他功,其妙在自然。
尧舜无他圣,其要在知贤。
知贤无他术,观其出处焉。
尧苟不知舜,徒云能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