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受挽诗(其二)

淝水功名取次休,空令遗恨满沧洲。

禁中新赐黄金带,天上俄成白玉楼。

京岘儿童应堕泪,江淮草木亦生愁。

一朝双剑齐飞去,会见光芒射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淝水战役中取得的功名就随意放下吧,只留下无尽的遗憾洒满江海之滨。
皇宫之内,新近赐予我黄金腰带,却忽然间宫殿如同白玉般寂静无人。
京城的孩子们应该会为此落泪,连江淮间的草木似乎也笼罩着哀愁。
一日之间,两把宝剑一同消失,它们的光芒必将照亮星空,直射斗牛二星。

注释

淝水:古代战役名,发生于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遗恨:未能实现的愿望或遗憾。
禁中:皇宫内部,指帝王所居之地。
黄金带:象征尊贵的腰带,此处可能指官职或荣誉的象征。
白玉楼:形容宫殿的华丽,这里暗指宫殿变得荒凉无人。
京岘:地名,可能指京城附近的山陵,这里代指京城。
双剑:象征力量和荣誉,可能指某种重要的武器或象征物。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这里比喻天空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钱大受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钱大受功业未竟、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哀悼之情。首句"淝水功名取次休",暗示了钱大受曾有过在淝水战役中建功立业的经历,但诗人认为这些功名似乎已不再重要,暗含着对其命运转折的感慨。

"空令遗恨满沧洲"进一步强调了钱大受的遗憾,他的离世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无尽的哀伤,连江海之滨都弥漫着哀愁。"禁中新赐黄金带",提及朝廷对他的恩宠,然而这富贵荣华在他去世后显得格外讽刺,如同"天上俄成白玉楼",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京岘儿童应堕泪"借用典故,描述京城的孩子们也为他的离去而哭泣,足见其影响深远。"江淮草木亦生愁"则以自然景物渲染悲凉气氛,连草木也为之哀愁。

最后两句"一朝双剑齐飞去,会见光芒射斗牛",以双剑比喻钱大受的才华和功绩,它们仿佛一同消失,只剩下光芒照亮夜空,象征着他的精神将永存,即使肉体逝去,英名犹在。

整体来看,蔡戡通过描绘钱大受生前的荣耀与身后之哀,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钱大受挽诗(其一)

少年豪气已如虹,抵掌论兵一世雄。

智略独超伦辈上,功名只在笑谈中。

弄兵坐扫潢池盗,卖剑潜回渤海风。

恢复未酬人奄忽,佳城那忍葬滕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陪宪使登榕溪阁

归途重约使轺临,为爱榕溪十亩阴。

俯瞰江流青一带,坐看山色碧千寻。

共拚沉醉酬佳节,暂驻斜晖纵赏心。

因念玉关人已老,不堪摇落又秋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偶作

老僧真是百无能,有口何尝话葛藤。

入定参禅良自苦,超凡入圣又谁曾。

东西路别徒劳泣,南北宗分自取憎。

个里无禅亦无佛,常行粥饭在家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偶得兄字再成一诗

年来习气尚书生,喜得珠玑箧笥盈。

不羡奇葩争妩媚,且看丽藻斗新清。

禅心欲向花前定,佳句难酬座上英。

知是诗人故相恼,只愁无处问家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