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源秪数尺,知是鍊丹馀。
安得栖真子,相邀肘后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神秘的丹井,位于清源之侧,仅数尺之遥,似乎曾是炼丹师留下的遗迹。诗人以“知是鍊丹馀”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融合,暗示着这里曾有过不凡的炼丹活动,留下了一段关于追求长生不老的传说。
“安得栖真子,相邀肘后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在此修炼成仙的高人志士的向往和渴望。他想象着能有一位真正的隐士,与他一同探讨修炼之道,甚至在肘后共读秘籍,共享这份超脱尘世的智慧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哲思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丹井旁,感受到了古代炼丹文化中蕴含的深邃意蕴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层冈南面起,仰见檀栾姿。
诘曲成幽洞,因堪象武夷。
长楸荫柏堂,小枝犹合抱。
得地遂天年,斧斤安敢到。
红玉谁家女,双曈如水流。
映花看汉使,不觉坠搔头。
红玉谁家女,明艳夺青春。
羞人不得语,含笑却成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