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琴缅古

疏疏子贱子,千载一单父。

斯民不忍欺,厥治登太古。

问渠何所修,得贤以自辅。

谈笑黄虞间,岂复问齐鲁。

孔铎本夙闻,舜弦时一鼓。

赤子尔何知,所欲在慈母。

吾施既春阳,物化若时雨。

至今梧桐枝,金徽照寰宇。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麟创作,题为《携琴缅古》,通过描绘古代贤者的治国理念与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疏疏子贱子”,子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人,以仁政著称,这里用“疏疏”形容其治理风格的简朴与自然,反映出子贱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治理上的高超智慧。接着,“千载一单父”赞美了子贱在单父(今山东单县)的卓越治理,使得当地社会回到远古淳朴的状态,展现出子贱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

“斯民不忍欺,厥治登太古”进一步强调了子贱治理下的公平与和谐,百姓得到真正的保护与福祉,社会秩序如同远古时代一般清明。诗人通过“问渠何所修,得贤以自辅”提出疑问,暗含对子贱如何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赞叹,答案在于他身边聚集了一群贤能之士,共同辅佐治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

“谈笑黄虞间,岂复问齐鲁”则描绘出子贱治理的轻松与高效,他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处理国家大事,无需过分依赖繁琐的行政程序,体现出其治理艺术的高超。这里的“黄虞”指的是黄帝和虞舜,象征着古代圣明的君主,诗人借此表达对子贱治国理念的推崇。

接下来,诗人提到“孔铎本夙闻,舜弦时一鼓”,孔子和舜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圣贤,孔子曾对子贱的治国之道有所耳闻,而舜则是通过音乐来治理国家的典范。这里通过引用孔子和舜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子贱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

最后,“赤子尔何知,所欲在慈母”表达了对子贱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即百姓对于治理者的需求,就如同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一样简单直接,他们渴望的是慈爱与公正。这句诗也暗示了子贱治国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

“吾施既春阳,物化若时雨”将子贱的施政比喻为春天的阳光和及时的雨水,形象地描绘出其政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如同春阳温暖万物生长,及时雨滋润大地,使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至今梧桐枝,金徽照寰宇”以梧桐树的枝叶和金徽(古代乐器上的装饰品)象征子贱及其治国理念的持久影响力,即使在千年之后,这些元素依然照亮了整个世界,寓意着子贱的智慧与道德品质超越时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子贱的治国理念与实践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政”、“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子贱治国的场景与效果,以及其理念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91)

刘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社次苕溪吴大参韵

举世重豪华,何人爱幽独。

达哉晋处士,远心寄松菊。

物理本寻常,道胜乃芬郁。

前哲流其风,吾生踵其躅。

贳酒箬水头,援琴岘山曲。

青钱挂高筇,紫团出深竹。

籊籊渭之滨,猗猗淇之澳。

徐徐柳外嬉,款款花边肃。

道义常交儆,声利久不辱。

烨烨长生桃,辉辉内光烛。

觞咏集浮洲,形骸归寓屋。

逍遥本今夕,分㩦在明旭。

形式: 古风

社韵

天壤冇胜事,其逢或千春。

颙昂复藻雅,天兴何彬彬。

铺观同生志,天实亨厥屯。

文明郁然起,大半充词臣。

即有未遇者,清修常苦辛。

颇厌东吴富,不道西越贫。

庞然自宜俗,安问桃花津。

社中诸长老,玉立高嶙峋。

引翼并眉寿,几杖集今晨。

鸣丝杂挥毫,晤语恊真醇。

一会义已正,再会心弥亲。

相观各有得,退食如见宾。

翩翩穴凤翥,光华动星辰。

乐善不吾弃,垂死善吾身。

天目无茂草,太湖有扬尘。

精英一以聚,千里成荆榛。

斯言苟不轻,请问商岩人。

一朝食君食,为霖如有神。

嗟嗟委巷乐,远游不获伸。

安得如椽笔,大刻垂苍珉。

燕雁年年社,铭名日日新。

我德如广川,毋为物所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读书台

暮色常如斯,孤真保终吉。

爱此嘉树林,倚杖数晨夕。

有时高鸟下,驯扰不吾避。

好音醒远心,文羽耀真憩。

昏鸦结侣归,烧灯犹未食。

耽幽有馀兴,减食非所惜。

逾八又五年,吾生过其历。

无事此堧中,古期或可必。

举觞祝吾树,愿树五千尺。

何必庄家椿,得气各有适。

形式: 古风

和文内史陆春官

清时两文伯,表里吴门居。

三生契晤后,八帙衰颓初。

挥毫引星汉,飞佩入云墟。

佳境本已寂,芳尘未全疏。

衮褒信未度,鼎勒良有馀。

酒醒对蕉绿,叶尽还一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