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宜父

建德之国有佳人,明珠为佩玉为衣。

去国三岁阻音徽,所种桃李民爱之。

射阳城边春烂漫,柳暗学宫鸟相唤。

追随裘马多少年,独忍长饥把书卷。

读书万卷不直钱,逐贫不去与忘年。

虎豹文章被禽缚,何如达生自娱乐。

形式: 古风

翻译

建德之地有一位美人,她佩戴明珠,身着玉衣。
离开国家已有三年,音信断绝,她种植的桃李深得百姓喜爱。
射阳城边春意盎然,柳色浓郁,学宫中鸟儿互相呼唤。
跟随她多年,尽管生活贫困,她却独自忍受饥饿研读经卷。
虽然读书无数却不值分文,她坚守贫穷,与年龄无关。
她的才华如同被囚禁的虎豹,不如顺应自然,自我娱乐。

注释

建德:地名。
国:国家。
佳人:美女。
明珠:珍贵的珠子。
音徽:音讯。
桃李:比喻教育成果。
民爱之:百姓喜爱。
射阳城:地名。
烂漫:繁花似锦。
柳暗:柳树成荫。
学宫:学校。
裘马:富贵人家的服饰。
书卷:书籍。
直钱:有价值。
忘年:忘记年龄。
文章:才华。
禽缚:被束缚。
达生:通达人生。
娱乐:享受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建德国的佳人,她身着明珠为佩、玉为衣的华美服饰,然而远离国家已有三年,与外界的联系中断。尽管如此,她在当地种植的桃李深受百姓喜爱,象征着她的仁爱与贡献。诗中提到射阳城边春意盎然,柳色浓郁,学宫内鸟儿鸣叫,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主人公虽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追随学问,忍受饥饿,却沉醉于书卷之中,视读书为无价之宝,即使贫穷也不离弃,与知识为伴,忘却了物质的匮乏。诗人以“虎豹文章被禽缚”比喻才华被束缚,不如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赞美了这位女性的内在品质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态度。黄庭坚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崇尚。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寄怀元翁

岁年丰稻粳,井邑盛烟火。

北园曾未窥,王事方勤我。

花枝互低昂,鸟语相许可。

观物见归根,抚时终宴坐。

搔首望四邻,诸贤皆最课。

极工簿领书,甚办米盐颗。

平生短朱墨,吏考仰丞佐。

初无公侯心,骨相本寒饿。

明窗怀玉友,清绝吟楚些。

念君方坐曹,无因奉虚左。

形式: 古风

寄怀赵正夫奉议

春皇抚宇宙,仁气被园林。

草木怀元宠,松柏抱常心。

揽观万物表,有觉咏时禽。

一劝君沽酒,一起予投簪。

小人畏罪罟,澡雪奉官箴。

鸡鸣风雨晦,鹤鸣涧谷阴。

维此方寸宝,日月所照临。

泽蒲渐绿弱,山桃破红深。

永怀寂寞人,黄卷事幽寻。

虚窗驰野马,宴坐醉古今。

鸳鸯求好匹,笙磬和同音。

何时闻笑语,清夜对横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寄怀蓝六在延平

贫贱相知若吾友,取端于此能更求。

德性委蛇结绿佩,文章璨烂珊瑚钩。

与君千里共明月,思子一日如三秋。

愿学延平两龙剑,风波际会永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李次翁

雨断山川明,花深鸟乌乐。

枯骨不沾名,古今同一壑。

惟有在世时,聊厚不为薄。

南箕与北斗,亲友多离索。

斯文如旧欢,李侯极磊落。

颇似元鲁山,用心抚疲弱。

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

胸中种妙觉,岁晚期必穫。

然膏夜读书,见圣宜有作。

文字寄我来,官邮远飞橐。

世缘心已死,傥得万金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