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开山凿石引导湍急的水流,传说这是古代大禹的遗迹。
夜晚水声在山门处喧闹,我独自住宿无法安眠。
水的本性自以为宁静,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何两者相互冲击,却像雷声在空山中轰鸣令人惊骇。
赠给道门的老朋友,以理解万物与我之间的深情厚谊。

注释

凿崖:开凿山崖。
泄奔湍:流泻的激流。
神禹迹:指大禹治水的遗迹。
山门店:山上的店铺或入口。
独宿:独自过夜。
安席:安心睡觉。
水性:水的性质或特点。
石中:石头里面。
两相激:两者相互碰撞。
雷转:像雷声滚动。
空山惊:空山中的惊骇。
贻之:赠送给他。
道门旧:道门的老朋友。
了此:了解或明白这。
物我情:万物与我之间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通过对嘉陵江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思。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这两句开篇就展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象,江水从高峻的山崖中奔泻而出,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呼应,彰显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诗人在夜晚听着江水的声音,感到一种孤独和不安,这里的“不安”不仅是指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忧虑和不安。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哲理: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本性,江水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与石头相激荡,而非石头本身发声。这也隐含着对生命和世界的一种认识。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水和石的撞击产生了巨大的动静,让人感到震惊,这里的“如何”表达了一种困惑和不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最后两句诗,诗人将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情绪寄托于江水之中,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听觉的描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

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

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

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园亭览物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张已云没因追哀叙事兼远简冯生

君昔掌文翰,西垣复石渠。

朱衣乘白马,辉光照里闾。

余时忝南省,接宴愧空虚。

一别守兹郡,蹉跎岁再除。

长怀关河表,永日简牍馀。

郡中有方塘,凉阁对红蕖。

金玉蒙远贶,篇咏见吹嘘。

未答平生意,已没九原居。

秋风吹寝门,长恸涕涟如。

覆视缄中字,奄为昔人书。

发鬓已云白,交友日彫疏。

冯生远同恨,憔悴在田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拟古诗十二首(其一)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

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

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

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