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寿御史大夫杨公五帙长歌

公不见,杨伯起,关西处处称夫子。

四世犹传掌武冠,千秋尚说衔环里。

又不见杨楼船,银黄若若悬腰间。

已惊三组冠朝列,复展百里家函关。

公今自是名贤裔,少小长怀请缨志。

天子临轩下玺书,单于远塞知名字。

有时扫氛瀚海头,有时夺幕王庭秋。

浴铁争听白羽扇,赐金仍侑紫貂裘。

辽海波澄塞烽熄,降将辕门但啧啧。

从尔和戎魏大夫,我自屯田赵充国。

初登服政鬓未霜,已闻召命出明光。

万八千户彻侯印,二十四考中书堂。

野夫恨识荆州未,倘公偶记交承事。

试言文举报曹公,公今五十余加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以杨伯起与杨楼船为引,铺陈杨氏家族的荣耀与功勋。杨伯起,即杨震,以其清廉公正而闻名,关西人皆尊称其为“夫子”。四世传掌武冠,千秋颂扬其德行,可见其家族之盛名久远。

杨楼船则以勇猛著称,三组冠彰显其在朝列中的地位,百里家函关则象征其领地之广。诗中赞其不仅在朝廷显赫,亦能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浴铁争听白羽扇,赐金仍侑紫貂裘,描绘其英勇与威仪。

诗中提到杨公乃名贤之后,少时即怀请缨之志,最终得天子青睐,下玺书,远赴边塞,平定边疆,使辽海波澄,塞烽熄灭。与魏晋时期的和戎政策相呼应,同时也有赵充国屯田之功的影射,赞扬其对国家的贡献。

最后,诗人以“万八千户彻侯印,二十四考中书堂”总结杨公的功绩,表示其封赏之高,官位之显赫。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能亲自认识杨公的遗憾,并希望杨公能够记住与自己交往之事,通过《文举报曹公》来表达对杨公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杨氏家族的历史功绩为主线,穿插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了对杨公及其家族的崇高评价与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戴仲德善诗酒过余吴中寻当游楚乘醉歌以送之

我不能学郤氏子,为安道营剡下宅,令汝四明老狂客。

又不能学吴趋儿,为仲若卜吴中室,令我湖山长秋色。

惟有新诗书卷头,送汝扁舟凌七泽。

楚天看尽歌归来,少文故事亦快哉。

壁间指点旧游处,一处同倾一百杯。

形式: 古风

公瑕为余书道德经戏谢

昙?村头夜雷雨,敕取真文向天去。

天上唯贪逸少书,人间岂断伯阳语。

周郎妙摄山阴魂,一扫重睹五千言。

厌说笼鹅成故事,揖余袖手返吴门。

形式: 古风

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谁捐吴绫写萧瑟,乍看无乃王摩诘。

即非摩诘或思训,敢谓黄鹤樵人笔。

黄鹤夜半不肯眠,欲换凡翼求真筌。

吸将三斛碧沆瀣,吐作八尺青婵娟。

空青蒙碧犹未已,似有天鸡唤山起。

零露枝枝璎珞珠,初阳处处葡萄绮。

问余展卷胡留连,欲言不言心惘然。

市朝少选车马急,方信此中殊有天。

形式: 古风

题柏舟画卷赠高母

谁言卫风荡,乃有共姜妇。

谁言吴趋薄,亦有高令母。

当时髧髦歌柏舟,今日青灯照白头。

纵令淇澳清彻底,争似胥江不肯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