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山看金鲫鱼思东坡

南屏金鲫鱼,苏仙昔尝观。

后来临池人,谁能散馀餐。

西湖多胜处,见此心独宽。

乃知贤达游,百世留清欢。

我来秋初晴,凉风动澄澜。

洋洋复泼泼,两两时单单。

相彼纤介尔,赏音犹独难。

士生天地间,寂寞何足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南屏山看金鲫鱼思东坡》。诗中描绘了诗人于秋日初晴之时,前往南屏山观赏金鲫鱼的情景,同时联想到苏轼的过往,表达了对贤者之游的感慨与敬仰。

首句“南屏金鲫鱼,苏仙昔尝观”,点明地点与历史人物,以金鲫鱼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场景。接着,“后来临池人,谁能散馀餐”两句,诗人通过设问,表达了对后人能否像苏轼那样欣赏自然美景的疑问,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贤者风范的追慕之情。

“西湖多胜处,见此心独宽”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西湖,强调此处美景之多,但唯有金鲫鱼能触动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宽广。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乃知贤达游,百世留清欢”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感悟:贤者的游历,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更在后人心中留下了长久的愉悦与敬仰。这种精神的传承,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成为永恒的佳话。

最后,“我来秋初晴,凉风动澄澜。洋洋复泼泼,两两时单单”四句,描绘了诗人亲自来到南屏山,面对清澈的湖水,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金鲫鱼在水中自由游弋,或成双成对,或独自徜徉,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自在。这一场景不仅让诗人感到心灵的慰藉,也引发了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彼纤介尔,赏音犹独难”一句,诗人将金鲫鱼比作微小的生命,感叹即便如此,找到真正懂得欣赏它们的人也并非易事。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情感共鸣的渴望。

最后一句“士生天地间,寂寞何足叹”,诗人以“士”自喻,表达出即使身处世间,面对孤独与寂寞,也不应过于叹息。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南屏山金鲫鱼的描绘,以及对苏轼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贤者风范的崇敬、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送潭帅朱晦翁先生赴经筵

度江今几时,恐同元祐初。

中间一报复,河洛已丘墟。

先生讲金华,此意将何如。

君子与小人,似难动诛锄。

要使各当位,正论常有馀。

幸哉边陲静,群蛮亦安居。

大是民力穷,郡邑困军储。

又且士气弱,虚言多阔疏。

先生其扶持,行顾平日书。

西风动召节,帅阃来徐徐。

经行得古台,逸揽志愈摅。

孺子守穷巷,敢负师训欤。

殷勤拜席间,别语不暇舒。

斐然忽成章,先生其念诸。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周次公入浙

冲风霜雪繁,涧路少行迹。

相望一山尔,那知有行役。

人常畏违离,我怀复难释。

岁晚欲晤言,门前尚谁客。

临安至山阴,玉室多仙宅。

酒船寻贺老,才大今诗伯。

东方诸侯上,千骑森华戟。

村馆足奇士,龙门可夺席。

优游何当还,梅花正云白。

无令诗囊空,但恐酒杯窄。

斯时定何时,腊月哉生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钱清远

出宰清远县,且烧清远香。

敛收平生心,岂谓蛮瘴妨。

拖舟过高溪,话旧持酒觞。

雁翔白云飞,秋思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仲至长乐帅幕

文笔擅名第,当置台馆中。

不合大雅尚,天怒令诗穷。

昔年弄水亭,一见知不同。

继而灵山阳,示我所作工。

岂期江海上,浩然复相从。

小篇清且丽,大篇疏而通。

尚友梅都官,不但杨陆翁。

和平事淡泊,志意惊盲聋。

时时写几句,岂只凡马空。

又喜富收拾,锦绣纷青红。

决定得名世,挽回正始风。

岑岑闽岭山,连帅鼓角雄。

幕府少为贫,因与了事功。

地煖罕霜雪,榕阴荔枝丛。

不妨资食啖,閒游佛老宫。

万一遇真隐,识赏无匆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