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璨所作的偈颂,以禅宗公案的形式表达深奥的哲理。"云门放洞山三顿棒,黄檗打临济三顿棒",这两句引用了禅宗史上著名的公案,云门和黄檗都是禅师,洞山和临济是他们的弟子,"三顿棒"象征着严厉的教诲或顿悟的过程。这两句暗示了修行者需要经历多次顿悟和洗礼。
"减灶添兵,伤盐费酱",这句比喻修行中的增减变化,如同军队调整兵力,生活中的简单事物也需精打细算,寓意修行者要懂得节俭和智慧应对。
"一不成单,二不成两",进一步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任何事物孤立来看都不是完整的,必须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多少芦花对蓼红,时人只看丝纶上",芦花和蓼红对比,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而世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忽略了内在的真理。最后一句以"丝纶"比喻世俗的眼光,暗示真正的智慧超越了表面的繁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禅宗故事和日常生活意象,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修行和世间万象的本质,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超越表象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