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
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
这首诗描绘了定林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写出了定林院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幽深之处,崖边的树木仿佛要生长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紧密的氛围。"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进一步描绘了院落依傍山岩,周围是浓密的树荫,显得格外清凉宁静。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描述了诗人清晨在附近的寺庙进行斋戒,这样的生活状态极其清寂,符合禅宗修行的意境。最后两句"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温暖和世俗热闹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定林院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在此的生活体验,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思考和追求。苏辙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
委曲到庭除,清泠备晨盥。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宴坐聊从我。
动静惟所遇,仁智亦偶然。
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