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住分毫不可偷,日生万倍恐难酬。
猪头驴脚分明见,佛地今生扫未休。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中关于道德与修行的核心理念。首先,“常住分毫不可偷”,强调了对财产所有权的尊重和不贪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即使是微小的财物也不可窃取,体现了佛教中“不盗”的戒律。
接着,“日生万倍恐难酬”,进一步阐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任何不正当的行为最终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即使财富增长千百倍,也难以弥补因不义之财带来的道德亏欠。这反映了佛教中“因果循环”的思想。
“猪头驴脚分明见”,通过具体的形象比喻,警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要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因为这些行为如同猪头驴脚一样,是无法隐藏的,终将被世人所知,受到应有的评判。
最后,“佛地今生扫未休”则表达了修行者持续不断地净化心灵、消除罪业的决心。无论是在今生还是未来的佛国,修行者都将致力于清除内心的污垢,追求纯净与觉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深刻揭示了佛教伦理观的核心——道德自律、因果报应以及持续不断的修行,旨在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莫学愚人说脱空,脱空说得有时穷。
暗中莫道无人见,只恐难瞒马相公。
一等出家为弟子,事师如事在堂亲。
添香换水宜勤谨,自有诸天鉴照人。
香积厨中好用心,五湖龙象在丛林。
瞻星望月虽辛苦,须信因深果亦深。
二时普请宜先到,众手能为事不差。
讽取如来经一卷,都胜闲话口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