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

龙蟠亦以蟠,龙鸣亦以鸣。

自谓与龙比,恨不头角生。

蝼蝈似相助,草根无停声。

聒乱我不寐,每夕但欲明。

天地且容畜,憎恶唯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蚯蚓在泥土洞穴中,进出时身体胀缩仿佛满盈。
如同盘曲的龙,它的活动也如龙的盘旋,它的鸣叫也仿若龙吟。
它自以为能与龙相提并论,只遗憾没有长出龙的角。
蝼蛄似乎也在帮腔,草根下的声音从未停止。
这嘈杂使我难以入眠,每晚只求能有些许安宁。
天地或许能容纳万物,唯有人类的情感充满厌恶。

注释

蚯蚓:一种土壤中的环节动物。
泥穴:蚯蚓生活的洞穴。
龙蟠:形容龙盘曲的姿态。
蝼蝈:昆虫名,类似蟋蟀。
憎恶:极度讨厌或厌恶。
人情:人的感情,这里指人类对蚯蚓的反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蚯蚓》,通过对蚯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首句“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形象地刻画了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情景,其进退自如,看似充满生机。接下来,“龙蟠亦以蟠,龙鸣亦以鸣”运用比喻,将蚯蚓与龙相提并论,表达其自视甚高,渴望得到更高的地位或认可。

然而,“自谓与龙比,恨不头角生”揭示了蚯蚓的困境,它虽然自比龙,却无法拥有龙的威严和显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或同类的某种无奈和遗憾。接着,“蝼蝈似相助,草根无停声”通过蝼蛄的叫声,暗示了周围环境对蚯蚓的冷漠,即使有同伴,也无法改变其被忽视的命运。

最后两句“聒乱我不寐,每夕但欲明”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绪,蚯蚓的嘈杂声使他难以入眠,他渴望理解与认同,希望在世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全诗以自然界的生物为载体,寓言式地反映了人世间的不公和个体的挣扎,体现了梅尧臣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谒双庙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

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

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

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

古人非轻死,于义实罕得。

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

飞翔出后世,景慕无终极。

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

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谒昭亭庙

连峰到溪止,澄溜向潭泻。

庙道走山腰,雀雏鸣屋瓦。

古壁画云雷,空庭俨舆马。

眷予来故乡,絜斋陈奠斝。

尚想昔丱童,维愚托民社。

每从诸父赛,朅至此祠下。

今齿踰不惑,双亲世似寡。

过此无所祷,曷慕逢时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谕乌

百鸟共戴凤,惟欲凤德昌。

愿凤得其辅,咨尔孰可当。

百鸟告尔间,惟乌最灵长。

乃呼鸟与鹊,将政庶鸟康。

乌时来佐凤,署置且非良。

咸用所附己,欲同助翱翔。

以燕代鸿雁,传书识暄凉。

鸲鸽代鹦鹉,剥舌说语详。

秃鸧代老鹤,乘轩事昂藏。

野鹑代雄鸡,爪觜称擅场。

雀豹代雕鹗,搏击肃秋霜。

蝙蝠尝入幕,捕蚊夜何忙。

老鸱啄臭腐,盘飞使游扬。

鸺鹠与枭鵩,待以为非常。

一朝百鸟厌,谗乌出远方。

乌伎亦止此,不敢恋凤傍。

养子颇似父,又贪噪豺狼。

为鸟鸟不伏,兽肯为尔戕。

莫如且敛翮,休用苦不量。

吉凶岂自了,人事亦交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谕鸥

翩翩沙上鸥,安用避渔舟。

渔人在鱼利,何异尔所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