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行

吴侬畏雨如畏虎,不道梅霖是时雨。

江湖占水多作田,雨来水涨无坚土。

年年相戒筑岸围,州县施行督田主。

纷纷何益耕者劳,鼕鼕还听踏车鼓。

乡风种麦属农家,拾穗泥中镰不举。

公私上下望西成,儿女插秧深没股。

饥荒却忆四年前,百货如今尚高估。

惟有斗米八十钱,虽贱伤农未为苦。

此事犹应费将护,因民所利物无迕。

诸贤炼石天可补,肯使穷阎怨寒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农民在梅雨季节遭受的艰辛。诗人以“吴侬畏雨如畏虎”开篇,形象地写出当地人对雨水的恐惧,因为频繁的降雨导致江河泛滥,农田被淹,原本用来耕种的土地变得无法稳固。农民们每年都要修筑堤岸围田,州县官员也督促田主加强防护,然而这些努力在频繁的雨水中显得微不足道,农民们依然辛勤劳作,踏车声不断。

诗人接着写到,麦子种植主要由农户负责,但连绵的雨使得收割困难,甚至镰刀都沾满泥泞。全社会都在期盼丰收,孩子们也深陷泥水插秧。然而,回顾四年前的饥荒,物价飞涨,即使斗米仅售八十钱看似便宜,但对于农民来说,低价也意味着收入减少,生活困苦。

诗人感叹,尽管如此,政府和民众仍需共同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能违背人民利益。他寄希望于贤能之人能够像补天那样解决民生问题,不让贫苦百姓因寒暑之苦而抱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江南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生活的艰难,以及社会各方对于农业生产的关注和责任。

收录诗词(259)

龚璛(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分韵得柳字

小年不畏暑,赫日抗尘走。

中岁得早衰,受热坐不偶。

炎官不贷人,焦火十日久。

一凉谢天公,物极出援手。

不知檐间雨,为洗池上柳。

便荫赤藤簟,来倾碧筒酒。

此身付阴阳,了了鱼在笱。

相逢取意醉,是名无何有。

夷犹太平时,自称江南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黄易岩访商廉访

天地清溪鹤不群,百年文献足知闻。

外家自是朱元晦,今代岂无扬子云。

太极异同须共载,连山真伪可难分。

故人江右三千里,荔子红时政忆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马唐卿与高参政八诗(其一)

芒芒九土大,赫赫初日临。

迢迢江之南,斯民有呻吟。

伊谁分顾忧,志通亦惟深。

将令被其泽,王道由仁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马唐卿与高参政八诗(其二)

冗官固当汰,一手挥万蝇。

群类虽难除,臭腐宁久凭。

致治固有要,必去世所憎。

彼物无已害,天民本蒸蒸。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