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鸿濛》(其一)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宏大的宇宙观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句“鸿濛辟大道”,开篇即以“鸿濛”这一古老概念,象征宇宙之初的混沌状态,引出对宇宙大化的思考。“大道”则代表了宇宙运行的规律或法则。这句诗描绘了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寓意深远。
接着,“万类转贞元”一句,将视角转向宇宙中的万物,指出它们在宇宙演化中的角色和地位。这里的“万类”泛指宇宙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而“贞元”可能指的是宇宙的基本原则或初始状态,暗示万物皆源于同一本源,共同遵循自然法则。
“天地与螾蚁,劳劳局形神”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宇宙观,强调无论是浩瀚的天地还是微小的螾蚁(蚂蚁),都在宇宙的秩序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宇宙的包容性。
“巨细虽悬殊,受造亦以均”则揭示了宇宙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与统一。这里“巨细”分别指代宇宙中的宏大与渺小,但都“受造以均”,意味着无论大小,都是宇宙创造的一部分,体现了宇宙创造的公正与和谐。
“寄身泱漭中,藐焉杂众伦”表达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感,同时强调了个体与宇宙万物的共存关系,每个人都是宇宙大家庭的一员。
最后,“两间为我用,万物备一身”这一句,深化了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理解,提出宇宙万物皆可为人类所用,同时也暗示了人类自身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始知维皇意,设局为斯人”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对宇宙创造者(维皇)智慧的赞叹,认为宇宙的安排是为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宏大的宇宙观和细腻的生命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和谐与生命价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