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夜坐》是宋代诗人朱松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深时分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
首句“栖迟客异县,名氏藏丹丘”,诗人以“栖迟”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身处他乡,远离故乡,而“名氏藏丹丘”则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丹丘这样的仙境中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着,“希世非夙尚,素餐愧前修”,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认为追求名利并非自己的初衷,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像先贤那样有所作为感到惭愧,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
“日耗大仓陈,一饱宽百忧”,描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满足,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一顿饱食来缓解生活的种种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物质需求的节制。
“眷焉抚平生,信亦无几求”,诗人回顾一生,感慨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其实不多,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漠。
“蒙笼小窗底,图史漫不收”,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小窗下阅读的情景,虽然书籍众多,但并未引起他的兴趣,这反映了诗人更注重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知识积累。
“篝灯揩病眼,昏花乱蚍蜉”,写出了诗人因长时间阅读而眼睛疲劳的情景,以及在昏暗灯光下的不适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夜读的场景。
“愚儒未忘世,抚事非所谋”,诗人虽自称“愚儒”,但并未完全脱离尘世,对于现实世界的事务仍有关注,但又意识到这些并非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超脱的态度。
最后,“不如遂捐书,卒岁以优游”,诗人决定放弃书本,以悠闲自得的心态度过余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怀胶睨昆墟,浊浪排高秋”,诗人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瞰群山,面对着滚滚的江水,感受着秋天的凉意,这种景象既壮阔又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
“知难有明训,吾其老锄耰”,诗人深知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但他愿意以老迈之躯,继续耕耘,以实际行动面对生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