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阿同

阿同年十四,蓬垢身短小。

小心效力多,过失比众少。

每事解人意,指使不颠倒。

以有成人姿,私怪通慧早。

今年忽患痘,头面见稍稍。

周身渐稠密,匝肉无空道。

色白浆不成,识者谓难保。

怆惶十三朝,焦黑如火燎。

我时去城中,牵念梦屡造。

同亦盼我归,每问辄怅懊。

此意要面别,亦自知死兆。

我归不见同,洒泪伤其夭。

老者正需人,何以堪怀抱。

今与冥顽处,愈自觉同好。

误呼尚疑存,转顾惊悄悄。

送汝瘗东郊,细雨滴青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伤阿同》是一首悼念幼童之死的挽歌。诗中描述了阿同年仅十四岁,虽然身材矮小,但聪明懂事,做事细心,深得人心。然而不幸的是,他突然染上痘疾,病情迅速恶化,从最初的头面症状发展到全身遍布,脸色苍白,生命垂危。诗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频繁入梦探望,阿同也期盼着诗人归来。然而诗人回来时,阿同已经去世,这使得诗人悲痛欲绝,感叹老者失去如此依赖的人是多么难以承受。诗的结尾,诗人将阿同安葬在东郊,细雨滴落在青草上,更增添了哀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幼小生命的惋惜和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萧萧东海竹挽吴汝辉

萧萧东海竹,郁郁西山松。

壤地两隔越,生植莫能同。

颜色各相昧,音声或通风。

精神自冥合,宛宛无西东。

青松一朝催,此竹抱孤穷。

以竹书感慨,寄去泪亦从。

形式: 古风

闻陈白沙先生讣(其一)

生知秖藉两诗酬,死惜曾无半面由。

坦坦德从周道往,冥冥心与葛天游。

讲论语托门人录,封禅书违使者求。

万里白沙何处是,独临残月水西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陈白沙先生讣(其二)

尧夫情性林宗行,薄世之师天吝之。

此老不亡名自在,斯文欲铸我何为。

天长岭海无从涕,地老台山有道碑。

拟把瓣香身莫达,绋前空寄助劳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吴文定公御祭文

德望文章称科甲,官阶寿考更兼之。

呜呼今日延陵墓,不愧当年有道碑。

天子重伤麟丧鲁,吴人私幸凤生岐。

白头野老宜先死,翻向秋风泣所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