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使枢密富丈和篇高妙所谓压倒元白末句许予尤非所敢承谨用前韵叙谢

脩门一出十经春,相业时来自奋身。

袖手深谋终活国,挥毫佳句且惊人。

话言每许闻前辈,宾客何堪接后尘。

待扫欃枪洗兵马,两翁玄语记天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在脩门度过十个春天,为国家的事业不断奋斗。
深思熟虑的策略最终保全了国家,我妙笔生花的诗句也令人惊叹。
常常听闻前辈们的教诲,面对后来者却感到压力重重。
期待着平定战乱,洗净兵器,两位老者在天津的谈话值得铭记。

注释

脩门:修门,可能指作者居住或学习的地方。
相业: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和事业。
奋身:积极投入,自我奉献。
袖手:比喻深思熟虑,不轻易行动。
终活国:最终保全国家。
挥毫:提笔写诗。
佳句:优美的诗句。
话言:言论,教导。
前辈:年长有经验的人。
后尘:后辈,晚辈。
欃枪: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兵马:军队。
两翁:两位老人。
玄语:深奥的语言,智慧的话语。
天津:地名,具体指哪里需要更多上下文信息。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属于中唐以后宫廷文学的一种体现。诗中“脩门一出十经春”即描绘了诗人在皇宫中的学习生活,显示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接着,“相业时来自奋身”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生涯的积极态度和自我奋斗的决心。

“袖手深谋终活国”一句展现了诗人胸怀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暗示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挥毫佳句且惊人”则突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在文坛上的自信与影响力。

“话言每许闻前辈”表明了诗人对于先贤话语的尊崇和学习,意在继承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紧接着,“宾客何堪接后尘”则是对后来者能否继续这种高水平文化创作的质疑。

最后两句“待扫欃枪洗兵马,两翁玄语记天津”中的“待扫欃枪洗兵马”可能是在比喻等待时机成熟再展现才华;而“两翁玄语记天津”则是对智者言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智慧和超凡脱俗语言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个人志向、文学创作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时代的忧虑与深远的思考。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文中主簿受代归庭闱

豹隐犹遮雾,鸾栖遂及瓜。

绿林方在境,綵服径还家。

世路久来险,人情何用嗟。

胸中自丘壑,乐处是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赵公远往建康

王孙朝谒去,功业叹流年。

强项今三已,栖迟未九迁。

笑谈曾击贼,谋略合临边。

秋雨长干路,归时且著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邹德久二首用前韵(其一)

出守真成梦蚁宫,天台云色亦愁容。

时来盍锡万钉带,仙去俄归群玉峰。

川上可惊如逝水,岁寒徒有后凋松。

烦将老眼银河泪,共洒西风絮酒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哭邹德久二首用前韵(其二)

穷达那知十二宫,由来与世不相容。

乃翁极谏牵龙衮,百谪同愁割剑峰。

前辈品题推玉树,平生忧患挺苍松。

伤心身后夸君赐,泉路恩光底事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