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秋闺

新月桐帘影上钩。露寒庭院一天秋。

金风飒飒夜悠悠。

砧杵带愁敲远梦,雁声衔恨落高楼。

碧云流断暮江幽。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秋闺》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闺阁景象,充满了凄清与哀愁的氛围。

“新月桐帘影上钩”,开篇以新月映照在梧桐帘上的光影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寂的氛围。新月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而梧桐帘则暗示着闺阁的幽闭与女子的孤独。

“露寒庭院一天秋”,进一步点明季节与环境,庭院中的露水在秋夜的寒气中凝结,渲染出秋日特有的凉意和萧瑟感。这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哀愁。

“金风飒飒夜悠悠”,“金风”指的是秋风,这里的“金”字不仅形容了秋风的清爽,也暗含了岁月的流逝与丰收的喜悦。然而,在此情境下,“飒飒”的秋风吹拂,却让主人公感到时间的漫长与无尽,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

“砧杵带愁敲远梦,雁声衔恨落高楼”,这两句是全词情感表达的高潮。捣衣声(砧杵)和远去的梦,以及南飞的大雁(雁声),都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离别之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色彩——愁与恨。捣衣声仿佛敲打着主人公的思绪,让她沉浸在遥远的梦境之中;而雁声则带着深深的遗憾,从高楼之上落下,似乎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悲痛。

“碧云流断暮江幽”,结尾一句以碧云流动、暮江的幽静为背景,进一步强化了整个场景的凄美与哀愁。碧云的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幽静的暮江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孤独。整首词在这样的画面中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浣溪沙·秋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恋的秋夜闺阁世界,展现了明代女性诗人沈宜修对于自然与情感深刻而独特的洞察力。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时往金陵,赠别张倩倩表妹

枫叶无愁绿正肥。多情空自绕鸥矶。

今宵千里断肠时。

一棹青山人正远,半床红豆雨初飞。

别离无奈思依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春满帘栊不耐愁。蔚蓝衫子趁身柔。

楚台风月那禁留。

画扇半遮微赩面,薄鬟推掠只低头。

觑人偷自溜双眸。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春日

细雨庭皋湿翠苕。深红浅碧缀良宵。

东风惹得燕嗔娇。

杨柳丝摇春不定,梨花粉褪月无聊。

年年空自锁春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和仲韶寄韵

春事阑珊可怨嗟。愁看柳絮逐风斜。

碧云天际正无涯。

莫问燕台曾落日,休怜吴地有飞花。

春风总不属侬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