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皇甫文远所藏左司郎中堵炳山水歌

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名为《题皇甫文远所藏左司郎中堵炳山水歌》。诗中描绘了对一幅堵炳所绘山水画的欣赏与感慨。

诗开篇以“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艺术作品的珍视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表达了对画家堵炳作品的深刻感受和赞叹。

接下来的几句“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生动地描绘了画面中的景象,墨色的运用既表现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也展现了树木的形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这几句通过想象,将画面中的景致与真实的自然景观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居所,还通过“墨樵”这一形象,象征着画家堵炳的高洁与超凡脱俗。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这两句表达了对画家内心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追求。

最后,“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与画家堵炳及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绘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艺术美以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虹县行

虹亭村落如秋花,十里五里方一家。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

形式: 古风

平原行

古原县郭如荒村,家家草屋荆条门。

自罹丧乱新复业,千家今有一家存。

稚子采薪割蒿草,妇女携筐拾梨枣。

丁男应役不在家,长驾牛车走东道。

黄河水涸无鱼虾,居人七月方食瓜。

人烟星散不成集,棠梨苦叶烹为茶。

凌州九月官税促,黍子在田犹未熟。

春霜夏旱蚕事空,不卖新丝卖黄犊。

银河七夕如水流,明年麦好君莫愁。

形式: 古风

平原田家行

零星矮屋茅数把,散住榆林柳林下。

磊墙遮雪防骤风,妇女颓垣拾砖瓦。

黄牛买得新垦田,土戟犁浅牛欲眠。

古河无水挂龙骨,自萦蒲绳探苦泉。

山蚕食叶黄茧老,野火烧桑桑树倒。

四畔灵鸡喔喔啼,九月霜风落红枣。

春丝夏绢输税钱,木绵纺布寒暑穿。

放舂黄米为新酒,学唱货郎为管弦。

平田旱多麦少熟,杏尽梨枯惟食粟。

衣粗食恶莫用悲,犹胜北军离乱时。

形式: 古风

碌碌行寄保昌县丞童豫

碌碌复碌碌,驰驱半世为斗粟。

去年腊尽江左边,今春又驾江南船。

家贫每畏别离苦,不知携累还颠连。

炎云四月关门道,青泥滑滑杂流潦。

黄梅雨里钩辀啼,瘦妻前僵子后倒。

君时相见能相怜,自出床头官俸钱。

东家蹇驴觅借我,使我枯槁回春妍。

贫贱结交常草草,多难逢君识君好。

不得与君长周旋,关门长望令人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