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禹穴回出若邪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书闻太史,鍊药有仙翁。

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今天我到达了大禹的古迹,这条邪溪是通往这里的路径。
这里曾有太史在著书立说,也有仙翁炼制丹药。
鹤已飞走但笼子还挂着,龙已飞升而剑留空鞘。
海上的石帆随波摇曳,湖中倒映着明镜般的天空。
水面低垂,寒云泛白,山畔树叶红艳,纷纷坠落。
归舟无需担心时间已晚,傍晚时分,顺风而行即可返航。

注释

禹穴:大禹的陵墓或相关遗迹,象征着古代文化与传说。
邪溪:地名,可能指一条曲折或传说中有邪灵的溪流。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编纂史书的官员。
鍊药:炼制丹药,常与道教求仙长生的文化相关联。
仙翁:指修炼成仙的老人,通常具有高深道行。
鹤往:鹤已飞走,象征着超脱或高洁之士的离去。
龙飞:龙飞升上天,象征着伟人的升迁或神秘力量的显现。
剑已空:剑鞘空置,暗示英雄或重要人物已不在。
石帆:形似帆的岩石,此处形容海上的独特景观。
天镜:比喻湖面如镜子般清澈平静,反映天空景象。
水低:水位下降,也可能指视角下移看到的景象。
寒云:冷色调的云朵,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山边:山的边缘地带。
坠叶红:落叶变红并从树上掉落,描绘秋日景色。
归舟:返回的船,象征着旅程的结束或归家的心情。
何虑晚:不必担心时间晚,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日暮:傍晚,一天之末,常寓意时光流逝。
樵风:指顺风,传说中的好风,能助人快速归家,这里比喻顺利的归途条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禹穴后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开篇即点明时间和地点,禹穴作为古代圣人大禹治水的遗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邪溪”则给人以神秘之感,诗人通过这样的设置,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著书闻太史,鍊药有仙翁。"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知识和道术的追求,“太史”通常指代掌管国家史籍和天文历法的官员,而“仙翁”则是道教中修炼成仙之人的称谓,显示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

"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 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长寿和纯洁,而“龙飞剑”则是典故中的仙器,此处暗示诗人希望像这些神物一样,达到精神上的自由飞扬。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这两句以壮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恢宏的画面,“石帆”和“天镜”都是夸张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秋末初冬的景象,水面平静而云朵洁白,山边落叶呈现出暖色调,与前面的壮观形成对比,显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捕捉力。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诗尾两句表达了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情绪,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从容,“樵风”即是借助自然之风来驱动船只前行,寓意深远。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构建出一个既有实境感,又不乏仙气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游称心寺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登粤王台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

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赠曲南凫断,征途北雁催。

更怜江上月,还入镜中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入崖口五渡寄李适

抱琴登绝壑,伐木溯清川。

路极意谓尽,势回趣转绵。

人远草木秀,山深云景鲜。

余负海峤情,自昔微尚然。

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

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

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窗眠。

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谢区中缘。

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

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