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弟(其二)

匏瓜系不食,壮夫是所羞。

出门望长安,远在天尽头。

贡士亲署名,行作万里游。

念此当乘离,恩情日绸缪。

今年槐花黄,挂帆来广州。

亦谓此恨浅,待我过深秋。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悠悠。

欲归不得归,飘蓬迹沈浮。

登高插茱萸,重阳风飕飕。

以汝异乡思,知我游子忧。

千里远相隔,已恨归滞留。

何况万里别,益以十年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寄四弟(其二)》由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与牵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切关怀。

首句“匏瓜系不食,壮夫是所羞”,以匏瓜比喻兄弟间的疏离,暗示了兄弟间的情感隔阂,同时也表达了壮志之士对于这种情感状态的羞愧与无奈。接下来,“出门望长安,远在天尽头”一句,借长安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而“远在天尽头”则表达了距离的遥远与难以触及,进一步深化了兄弟间的分离感。

“贡士亲署名,行作万里游”描绘了兄弟分别时的情景,既包含了对未来的憧憬,也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预感。接着,“念此当乘离,恩情日绸缪”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对兄弟间深厚情感的珍惜。

“今年槐花黄,挂帆来广州”通过季节的变化和地点的转换,描绘了兄弟之间的相聚与离别,以及时间的流逝。“亦谓此恨浅,待我过深秋”则表达了对短暂相聚的遗憾与期待,希望时间能够缓行,让相聚的时间更长一些。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悠悠”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别的痛苦逐渐加深,无法消散。“欲归不得归,飘蓬迹沈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彷徨与无助,如同随波逐流的蓬草,无处安放。

“登高插茱萸,重阳风飕飕”通过节日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汝异乡思,知我游子忧”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异地生活的关心与理解,以及对自身漂泊生涯的自省。

最后,“千里远相隔,已恨归滞留。何况万里别,益以十年愁”总结了兄弟间的距离与分离带来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兄弟深情的深刻反思与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切关怀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人境庐杂诗(其一)

春风吹庭树,树树若为秋。

忽作通宵雨,来登近水楼。

湿云攒岫出,叠浪拍天流。

不识新波长,沙边有睡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人境庐杂诗(其二)

门前几株树,树外一亭茅。

唼絮鱼行水,衔雏鸟恋巢。

月随瓜架漏,花入药栏交。

难怪陶徵士,移居乐近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人境庐杂诗(其三)

亦有终焉志,其如绿鬓何!

云闲犹作雨,水止亦生波。

春暖先鸦起,湖宽让鲫多。

门前亲种柳,生意未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人境庐杂诗(其四)

出屋梧桐长,都经手自栽。

十年劳树木,百尺看成材。

莽莽风云会,深深雨露培。

最高枝上月,留待凤皇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