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谷清夜

执昼蕴丘壑,冥机未策勋。

瓦匜消古篆,石榻伴归云。

胜事知如许,馀生无所闻。

灯花冷相笑,何可补毫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白天的忙碌蕴含着山川沟壑的智慧,但深藏不露的机巧并未显现功绩。
古老的瓦匜上刻着古篆文字,石头榻边只有归来的云彩作伴。
如此美好的事情我已深知,但对于余生,我却再无耳闻。
孤灯下的火花冷冷地嘲笑,又怎能弥补我丝毫的遗憾。

注释

执昼:白天的忙碌。
蕴:蕴含。
丘壑:山川沟壑。
冥机:深藏不露的智慧。
策勋:显现功绩。
瓦匜:古老的瓦匜。
古篆:古篆文字。
石榻:石头榻。
归云:归来的云彩。
胜事:美好的事情。
如许:如此。
馀生:余生。
无所闻:再无耳闻。
灯花:孤灯下的火花。
冷相笑:冷冷地嘲笑。
何可:怎能。
补毫分:弥补丝毫。

鉴赏

这首诗名为《霞谷清夜》,是宋代僧人释智愚的作品。诗人以夜晚在霞谷的静谧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感悟。

"执昼蕴丘壑",描绘了白天的霞光仿佛蕴含着山川沟壑的壮丽景色,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和欣赏。"冥机未策勋",则暗指诗人并未追求世俗功名,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瓦匜消古篆",瓦器上的古老文字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宁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沉思。"石榻伴归云",石榻与飘渺的云彩相伴,象征着诗人与世无争,心境如云般自由。

"胜事知如许,馀生无所闻",诗人感叹这样的美好之事,自己可能再无机会亲身体验,流露出对已逝时光的惋惜。"灯花冷相笑,何可补毫分",最后一句以灯花的孤独冷笑,寓言自己即使有心追求,也无法挽回流逝的岁月,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自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山行示思穆侍者

春水绿浮影,山光泻入怀。

因思善牧者,随分纳些些。

形式: 五言绝句

丹霞见灵照女图赞

冤有头,债有主。天然欲访庞翁,恰好撞著此女。

揣尽家私,瓜甜蒂苦。

因兹上下不和同,牛奶郎忙涂赤土。

形式:

以文长老请赞

天地不仁,出此妖怪。

有偷营劫寨之机,无喜舍慈悲之戒。

正脉将沉,法门凋瘵,如何嗣续松源派。

大奸难后越精神,骂人嘴毒如蜂虿。

形式: 押[卦]韵

元藏主游方

骂詈瞿昙说脱空,年来分外恶情悰。

吴山越水相逢著,放出蟭螟咬大虫。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