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送李九赴越

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

如何每离别,心事复迍邅。

适越虽有以,出关终耿然。

愁霖不可向,长路或难前。

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

谢家徵故事,禹穴访遗编。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我们曾携手共望千里,至今已将近十年。
为何每次离别,心中总是充满曲折与困扰。
虽然我曾前往越地有所作为,但离开关隘时总感到不安。
愁苦的连绵阴雨无法承受,漫长的道路或许难以前行。
我如同孤独的行者在吴会之地,夜晚乘船游荡在山阴江面。
效仿谢家的故事,探寻大禹治水的遗迹和古籍。
镜水是你所怀念的地方,那里的莼羹是我旧日的美味。
回来后别忘了这些往事,同时也以此诗表达对济江的感慨。

注释

携手:相伴同行。
千里:极远的距离。
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离别:分离、告别。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迍邅:艰难、不顺。
适越:前往越地。
愁霖:愁苦的连绵阴雨。
吴会:古代地区名,指吴郡和会稽郡。
山阴: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故事:历史事迹或传说。
禹穴:大禹治水的遗迹。
遗编:古代典籍。
镜水:可能指某处水景,也可能象征回忆。
莼羹:一种以莼菜做的汤,象征家乡美食。
济江:可能指江河,也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名为《秦中送李九赴越》。诗中充满了对远去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如何每离别,心事复迍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随着时间流逝,每次分别都带来愈发深重的心绪。

"适越虽有以,出关终耿然。愁霖不可向,长路或难前。"

这里写出了对朋友远行所面临的困难和不易的理解,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担忧。

"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徵故事,禹穴访遗编。"

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旅途孤独和对历史的探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希望通过了解过去来更加珍惜眼前的友情。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望,希望朋友在返回时不忘记这份深厚的情谊,并且愿意分享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之痛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怀,展现了古人间深沉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寄孟五少府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

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

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宿田家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