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节寥寥不可闻,晚从吾郡始知真。
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
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
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
这首诗《挽徐节妇》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对徐节妇的追悼,展现了对女性节操与美德的深刻赞美。诗中以“大节寥寥不可闻”开篇,暗示了徐节妇高尚品质的不易察觉,随后点明在作者的故乡才得以了解其真实面貌。接着,“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两句,对比了历史上的男性角色与徐节妇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强调了女性在维护道德与礼仪中的重要性。
“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运用典故,将徐节妇比作古代著名的孝女曹娥,以及剡岭的自然景观,通过冷波与雨水的意象,象征着她高尚品德的深远影响,如同清波洗涤尘埃,净化人心。最后,“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以烈焰比喻徐节妇的崇高精神,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的事迹也将如同春日之光照耀,永存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徐节妇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高尚情操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方孝孺对于道德与礼仪传承的重视。
不详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先生乐道慕前人,又被书徵觐紫宸。
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
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
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
太丘美政汉称贤,高节英风四海传。
垂白云孙今几叶,汗青甲子巳千年。
盍簪重见星垂象,落笔犹惊地涌泉。
耻以文章为世用,懒将辞色向人妍。
每怀海上三秋别,来借山中一榻眠。
妙论久容亲讲席,深杯相劝惜离筵。
时清共喜闲身健,情重翻令别意绵。
他日朝廷访遗老,吹嘘拟进白云篇。
春到巳多时,幽禽尚未知。
上林无限好,何事立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