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岩石壁

巨灵手擘青瑶璞,平削无痕看斧凿。

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

至今崒嵂横道旁,绝壁万仞青茫茫。

倚天屹立不可近,下视培塿如群羊。

藓花斓斑风雨溃,藤梢夭矫蛟龙戏。

中开微窦走鸣泉,白虹吞吐涵秋气。

泉流万古潭水深,山寒无风郁沈沈。

下田纳纳禾稼茂,发源沾溉初何心。

峭直谁令据当路,松柏萧森半烟雾。

犹恐夜深魑魅惊,更遣山灵谨呵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沈与求笔下的一片壮观景象——“十里岩石壁”。沈与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以及岩石壁的雄伟与神秘。

诗的开头,诗人以“巨灵手擘青瑶璞,平削无痕看斧凿”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壁的形成过程,仿佛是神话中的巨灵以手擘开青色的瑶石,然后用斧凿平滑其表面,不留痕迹。接着,“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进一步强调了岩石壁的高耸入云和难以触及的神秘感,仿佛需要通过遥远的天路才能接近,而雷电在半空中收敛了威力,暗示着这片岩石壁的神圣与庄严。

接下来的“至今崒嵂横道旁,绝壁万仞青茫茫”,描述了岩石壁如今依然矗立在道路旁,其高度达到了万仞之高,一片青色的茫茫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接着写道“倚天屹立不可近,下视培塿如群羊”,进一步强调了岩石壁的高峻与不可接近,从下方望去,那些小山丘如同一群绵羊,显得微不足道。

随后,诗人描绘了岩石壁上的自然景观:“藓花斓斑风雨溃,藤梢夭矫蛟龙戏。”岩石壁上长满了斑斓的苔藓,风雨侵蚀之下更加生机勃勃;藤蔓蜿蜒曲折,仿佛蛟龙在嬉戏。接着,“中开微窦走鸣泉,白虹吞吐涵秋气”,描述了岩石壁中开裂处涌出清泉,如同白虹般流淌,蕴含着秋天的气息。

最后,诗人感慨于泉水的自然流淌:“泉流万古潭水深,山寒无风郁沈沈。”泉水自古以来不断流淌,潭水深邃,即使山寒无风,也显得沉静而深邃。诗人还提到,这股泉水滋养了下方的田野,使得禾稼茂盛,却不知其最初的初心是什么。

在这段描述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之源的赞美。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岩石壁的壮丽景色和其背后蕴含的自然力量与生命力。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书山驿

天寒夜向阑,月出山更静。

风露摇青空,万象光耿耿。

啼螀泣幽草,宾鸿度前岭。

归来坐孤窗,松竹舞清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绩溪寨口

青嶂插天堑,白水翻地轴。

回环壮哉县,不许飞鸟触。

往年羽书驰,盗发清溪曲。

先声杂妖幻,馀党萃符祝。

控攘最旁近,被害良惨毒。

聚落烬烟空,生齿涂炭酷。

岂无山川险,会有法令束。

百年不用武,骈领甘此辱。

至今风雨夜,犹闻鬼群哭。

遗俗感旧愤,禦盗勇气足。

大儿佩刀剑,小儿利锋镞。

老翁筋力衰,奋挺怒张目。

营寨人自戍,不待官期促。

矧今杀气横,洒涕国步蹙。

豺狼据道路,虎兕出林谷。

傥持复雠心,公战图报国。

形式: 古风

闻招寇

绿林煽馀习,无乃国计左。

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

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

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

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

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

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

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

叱驭疾其驱,语言纷炙輠。

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宁国道中

山石荦确行路难,山风萧萧吹早寒。

十步九歇仆马瘁,兔蹊鸟道穷跻攀。

崖谷空笼瀑泉走,碎玉零乱飞前滩。

石堤捍水几百级,落处疑有蛟龙盘。

两山之间开畎亩,石罅著锄那得宽。

前村后村烟火冷,土墙茅盖常掩关。

我行不知记近远,官游岁晚良自叹。

岂如家家一饱外,鸡豚社酒相追欢。

那知亦有简书畏,里胥剥啄惊衰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