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白水寺门亭

百病今朝愈,城南野寺滨。

石崖阴欲冻,沙路莹无尘。

松老枝垂地,溪清水见人。

僧瓶送煎茗,泉冽味尤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宋末元初时期,在白水寺门亭所见的一幅冬日山林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纯净。

首句“百病今朝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轻松与愉悦,暗示他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疾病困扰,今日得以康复,心情大好。接着,“城南野寺滨”一句,点明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之中。

“石崖阴欲冻,沙路莹无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冬日山间的景象:岩石在阴冷中似乎要结冰,而沙路上则因少有人迹而显得格外洁净。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季节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清冷而纯净的氛围。

“松老枝垂地,溪清水见人”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老松树的枝条垂至地面,溪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映照出人的倒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与自然纯净的赞美。

最后,“僧瓶送煎茗,泉冽味尤新”一句,以僧侣为引子,增添了禅意与生活情趣。僧人送来热水,用于煎茶,泉水清凉,茶味格外清新。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也暗示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融入了禅宗思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暑中閒咏六首(其六)

篱门矮复斜,乌桕发枯槎。

曾守诸侯土,还同百姓家。

葛囊悬苣子,梅卤渍栀花。

臧获修时事,分衣缺布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怀秋崖

崖仙忆昔手予携,音响如钟气吐蜺。

槐国诸公千梦蚁,瓮天馀子一醯鸡。

满浮芳酒春梅动,朗诵新诗夜月低。

倏三十年如一瞬,东坡门下愧双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生日戏歌

予生宝庆之三岁,五月十一日己未。

五十有八甲申年,其日己未亦复然。

天支地干标六秀,四柱得一文且寿。

阳火在天为太阳,阴火为月受日光。

将望之前四日夕,十分圆光已八七。

常闻人生不满百,何幸七十且八十。

文章学问七八分,亦胜愚夫老无闻。

古之五月而生者,后有胡广前田文。

予贱不敢望汉相,贫亦不能孟尝君。

借使时人不比数,自有诗名照千古。

垂弧之月至于今,适逢前五仍后五。

稚女簪榴花,小儿著艾虎。

宿酲困不解,依旧醉起舞。

不妨一年两度作生朝,更造菖蒲酒,饮过闰端午。

形式: 古风

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

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

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

青蔬煮豆乳,滩转灶釜仄。

更觉气象古,酌酒瓷盏碧。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

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识。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来钓台侧。

汗颜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鹚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

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

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

呜呼穷谷中,亦复有马迹。

纪事聊此吟,续烛借纸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