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

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

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

青蔬煮豆乳,滩转灶釜仄。

更觉气象古,酌酒瓷盏碧。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

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识。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来钓台侧。

汗颜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鹚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

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

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

呜呼穷谷中,亦复有马迹。

纪事聊此吟,续烛借纸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回与友人杨明府在桐庐华父夜宿鸬鹚源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点出地点与人物,杨明府的高尚情谊在紧急时刻尤为凸显。接着“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描绘了两人交往的亲密无间,无论是乘船访友还是共饮畅谈,都能持续多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表现了杨明府得知诗人即将东行,热情邀请他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情景。随后的“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则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乘舟前往的场景,强调了环境的狭窄与旅途的简朴。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描述了众人围观,分不清主客界限的热闹场面,体现了双方关系的融洽。接下来的“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通过风趣的细节,展现了旅途中的轻松愉快氛围。

“青蔬煮豆乳,滩转灶釜仄”描绘了简朴而温馨的晚餐场景,通过食物的简单与烹饪的特殊方式,传达出主人的热情与生活的情趣。“更觉气象古,酌酒瓷盏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古朴与氛围的宁静,通过瓷器的色泽,增添了几分雅致。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赞叹。“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识”表达了对眼前奇景的惊讶,同时也流露出对城市繁华的疏离感。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赞扬了杨明府的高远视野与深厚的艺术品味,将欣赏的目光投向了绝壁之上的风景。“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则透露出两人共同规划未来生活的愿望,希望能在绝壁之上建造茅屋,享受隐逸的生活。

最后,“老夫今十年,往来钓台侧。汗颜不敢登,人品霄壤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与杨明府共享高洁品格的遗憾。“夜宿鸬鹚源,荦确陟危石”描绘了夜晚在鸬鹚源住宿,攀登山石的艰难旅程。“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回顾了家族的历史与荣耀,以及对前辈诗人的敬仰。“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呜呼穷谷中,亦复有马迹”则以一位年迈僧人的存在,展示了即使在偏远之地,也有文化传承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的深厚、自然的美丽、历史的荣光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春日小园即事十首(其一)

閒园草草欠楼台,一纪干戈梦里回。

尽失牡丹三百本,新移初见一枝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读张功父南湖集

生长勋门富贵中,秕糠将相以诗雄。

端能活法参诚叟,更觉豪才类放翁。

举似今人谁肯信,元来妙处不全工。

镂金组绣同时客,合向南湖立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宾旸池字

鸿雁逐稻粱,飞飞无定时。

槁草火不烬,层冰风已漪。

观化悟兹理,久甘玄鬓丝。

良愿息我影,不复天之涯。

云何事行役,黾勉营所私。

仰睇斗牛分,俯观朝夕池。

玉气忽澌尽,侲子犹欢嬉。

酸感谅徒尔,得酒竟大奇。

是日春雾霁,西楼昼阴迟。

云落茧楮墨,雹响纹秋棋。

幸喜暂合聚,宁忘倏乖离。

舟楫集津岸,焉得长絷维。

前谢后花发,东起西星移。

烂醉未失策,螺螟彼何知。

冥冥失马福,昧昧亡羊岐。

终当蜕阛阓,秉耒依农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同伯几过张子范子周兄弟园池(其二)

何处消除半日閒,看朱成碧夜扶还。

定知此意风尘表,能致吾曹水竹间。

孝友门阑佳子弟,承平人物旧湖山。

饮多过量成诗缓,酒醒思之亦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