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凉的景象,诗人在高峰之上感受着清凉的夜风,连鹤都无法避免衣裳被露水沾湿。前方山峰上的明月,将半江的水面映照得如同银河一般。诗人又将视线转移到一位僧侣身上,这位僧侣住在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正在开辟竹房作为修行的地方。
从这短短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于远离尘世、寄身于山林之间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不详
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
清渭几年客,故衣今夜霜。
春风谁识面,水国但牵肠。
十二门车马,昏明各自忙。
羊公传化地,千古事空存。
碑已无文字,人犹敬子孙。
岘山长闭恨,汉水自流恩。
数处烟岚色,分明是泪痕。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