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起行山山更险,下穷溪谷上通天。
乘高欲作东南望,青壁松杉满我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行走于山野之中的情景。开篇"病起行山山更险",表达了诗人在恢复健康后,又一次踏上了崎岖的山路。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坚韧不拔,也映射出他对自然的渴望和探索。
紧接着"下穷溪谷上通天"一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川的壮观与神秘。溪谷深邃,似乎连通着天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诗人随后写道"乘高欲作东南望",表明他在登至高处,想要眺望远方。当诗人站在高处,心中所想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可能是对远方某种情感或事务的思念。
最后两句"青壁松杉满我前",则描绘了诗人面对着一片郁郁葱葱的青石和苍翠的松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存不朽。
整首诗通过山川、溪谷、高峰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投射,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这也反映出王安石独特的文学风格,他善于借助自然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寄托荒山鬼与邻,一生黄卷不离身。
百年薪尽随缘去,莫学缁郎更误人。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独卧无心起,春风闭寂寥。
鸟声谁唤汝,屋角故相撩。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
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