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

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

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登上峻岭,山势雄伟壮观,莲花峰与华山比肩而立。
倚着栏杆,朝阳早早升起,回头望去,白云低垂在身后。
月光下的松柏显得古老苍劲,山中的猿猴发出悠远的啼鸣。
禅师吟诵完毕,留下深远的意境,千百年来指引人们探索人生迷途。

注释

登:攀登。
岭:山岭。
巍巍:高大壮丽。
莲峰:莲花峰。
太华:华山。
齐:并列。
凭栏:倚着栏杆。
红日:朝阳。
回首:回头看。
白云:白色的云朵。
低:低垂。
松柏:松树和柏树。
月中:在月光下。
老:古老。
猿猴:猴子。
物外:超脱尘世。
禅师:佛教禅师。
吟绝:吟唱完毕。
千古:千百年。
指:指引。
人迷:人生的迷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远的山势与静谧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动静结合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情怀。

“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开篇即以宏伟的山势吸引读者,"莲峰太华齐"中的"莲峰"可能是指特定的山名,也可能是诗人对高山美丽景象的一种描绘,而"太华"则常指终南山,这里与之齐高,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势的壮观。

“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这里,诗人站在高处,依靠着栏杆,看到了早晨的红日和远处飘渺的白云。红与白的对比,不仅是色彩上的鲜明对照,更表达了时间流转(日出)与永恒静谧(云)的对立。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诗人在山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松柏常绿而又历经沧桑,与之相比,猿猴的叫声则如同自然界中的另一种生命的呼唤,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生动。

“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最后一句,诗人提到了禅师吟诵经文后的深远含义,这里"吟绝"可能是指禅师对佛法的彻悟与传授,而"千古指人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后世的人们所带来的启迪。

总体而言,诗中的意境辽阔,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常山赠刘镃

刘侯年少日,骏马拊便面。

援弓雁自落,不待白羽贯。

形式: 古风

送范德孺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获鬼章二十韵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

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

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

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

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

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

干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

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

西来闻几日,面缚见今朝。

二圣临云陛,千官溢海潮。

载囚车轣辘,失主马萧条。

横拜如蹲犬,胡装尚衣貂。

理卿辞具服,译长舌初调。

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

慈仁逢太母,宽厚戴唐尧。

赤手真擒虎,和羹未赐枭。

藁街虚授首,东市偶全腰。

困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威声西振夏,武节北通辽。

帝道有强弱,天时或长消。

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

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