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尽管苏东坡属于湖州画派
但他和竹石的风雅各自独领风骚

注释

东坡: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湖州派:指宋代湖州画派,以山水画著名。
竹石: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
风流:指艺术风格或才情出众。
各一时: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前世:过去,这里比喻古代。
画师:画家。
今姓李: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诗佛’。
辋川诗:指王维的辋川系列诗,描绘了他家乡辋川的自然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亦称东坡居士)的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诗中“竹石风流各一时”一句,可见苏轼对当时湖州派在书画上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认为自己与竹石(指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石崇,二人都以清高自许,有独特的艺术追求)一样,都拥有各自的风格和时代意义。

“前世画师今姓李”一句,可能是指唐代名画家李思训,表明苏轼对历代艺术家的尊重与了解。同时,“不妨还作辋川诗”则显示出苏轼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信,他认为即便是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前人面前,也无需犹豫,可以继续创作出像辋川(李白)那样的经典之作。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轼个人对于书画及文学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定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种态度,既尊重前人,又充满自信地面向未来。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

东篱理黄菊,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

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

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

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黄夷仲茶磨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

寖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

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予家江阳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形式: 古风

和钱四寄其弟和

老来日月似车轮,此去知逢几个春。

昨夜冰花犹作柱,晓来梅子已生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