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仁近母邢夫人挽诗

慈颜才一识,近获拜书楼。

忽化金棺火,应添石室筹。

乡邻传阃范,吊祭尽儒流。

令子今和靖,诗名甲此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初次见到慈祥的脸庞,最近在拜书楼有幸相识。
忽然间他化为金棺中的火焰,想必增添了石室里的思考之物。
乡亲邻里都传颂他的典范,吊唁祭祀中尽是儒雅人士。
他的儿子如今如同和靖一样,诗才在本州堪称第一。

注释

慈颜:慈祥的面容。
拜书楼: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忽化:突然转变。
金棺火:象征死亡或智慧的燃烧。
石室筹:石室里的计策或思考。
乡邻:乡亲邻里。
阃范:妇女的美德楷模,这里指代逝者的品德。
吊祭:吊唁和祭祀。
令子:他的儿子。
和靖:北宋诗人林逋的号,以隐逸著称。
诗名甲此州:诗才在本州最为杰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为悼念亡母而创作的挽诗。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深沉的哀思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慈颜才一识,近获拜书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母亲慈爱面容的记忆,以及最近在书房中拜读到有关母亲的文字,这些文字触动了他的心弦,让他不禁对母亲产生了更深的怀念。

"忽化金棺火,应添石室筹。" 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哀思之重,仿佛连墓中的金棺都能被悲痛的烈火融化,而石室也需要再次计算是否需要增添什么以安放母亲的灵魂。

"乡邻传阃范,吊祭尽儒流。" 这两句则描绘了家乡人们对于诗人母亲逝世的哀悼,以及各种仪式和礼节中对她的追思和祭奠。

最后,"令子今和靖,诗名甲此州。" 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份失去,并且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从而在这个地区留下不朽的诗名。

整体来说,这首挽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观念和哀悼亡者的重要体现。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以桐江旧诗十五卷呈范君泽

人品悬知大不同,一丝羞见钓台风。

七年假守如虚叟,万首新诗似放翁。

贷死偶馀吟鬓白,每生犹想战尘红。

范侯胸次秋天碧,好借宽閒翼断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元夕晴

渐暖风烟添软媚,新晴草木眩光晶。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晚辈未宜欺老病,早年犹及见升平。

山城旧与钱塘似,灯火笙歌彻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日小雨

红垂灯穗倍常明,缓缓晴须作好晴。

著柳春风微有色,催花夜雨细无声。

炉香早起蹒跚拜,杯酒朋来潋滟倾。

一日一诗旧年例,新年一日两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日感事

羞将白发见青春,世事何关虮虱臣。

去就时难千里梦,是非论定百年身。

偶然不死由天地,尚可无惭对鬼神。

敢问名垂汉唐史,萧曹房杜本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