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僧从遥远的西天竺而来,足迹踏遍了国内的各大寺庙。
他口中诵读着古老的贝叶经文,手中摇动着金制的经卷,声音清脆悠扬。
他用锡杖护法保身,行走在寂静的石溪和云溪之间。
初到松林小径,风更显得寒冷,月光映照在霜天之上,如一轮明镜。
深夜在空山中,禅修诵经声稀疏,挂在枯枝之上。
真正的佛法不拘泥于形式,随缘自在,无有定处。
你离开佛川,不知何时归来,希望你不要立即前往天台游玩。

注释

上人:高僧。
西天竺:古代印度。
头陁:头陀行,佛教修行方式之一。
贝叶:用贝多罗树叶写经文。
金策:金制的经卷。
护法:保护佛法。
振锡:持锡杖行走。
石濑:石滩上的流水。
云溪:云雾缭绕的溪流。
乍来:初次来到。
松径:松林小径。
月成魄:形容月圆如镜。
后夜:深夜。
禅诵:禅修诵经。
寥寥:稀疏。
枯树枝:枯木枝头。
真法:真实的佛法。
心不住:不执着于心。
东西南北:象征无定向。
随缘路:随顺因缘的道路。
佛川:指僧人所在之地。
天台:中国浙江的名山,佛教圣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是一首送别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明楚上人即将离开去往佛川,这里的“佛川”可能指的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或寺庙所在地。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修行地的遥远和敬仰之情。“上人”是对佛教僧侣的一种尊称,这里指的是明楚上人。从“西天竺”这一地名可以推测,明楚上人的修行之地很可能是在印度或中国西部的某个佛教圣地。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这两句描绘了明楚上人阅读佛经和持戒的场景。“贝叶”是佛教典籍的一种,也就是佛经,用的是印度的贝多树的叶子做纸张。“金策”则可能指的是用金属制成的书签或是念珠。诗中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明楚上人对佛法的专注和敬业。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这两句则描写了明楚上人的修行环境和心境。“护法”指的是保护佛法,“护身”则是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外界干扰。“振锡”可能是一种仪式行为,或是用锡杖来警醒自己。后半句则描写了明楚上人所在之地的宁静和深远。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时节的感受。“乍来”即“才来”,指的是朋友刚到达某个地方。“松径”则是林间的小道。“风更寒”和“遥映霜天月成魄”共同营造了一种秋末或冬初的萧瑟景象,通过这种景色暗示了离别的凄凉。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这两句描绘了深夜时分,明楚上人独自在空旷的山中进行禅修的情景。“寥寥”形容声音的稀疏,“枯树枝”则增添了一种荒凉之感。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这两句表达了佛家“真法”永恒不变,而修行者的心境却像云烟一样,不固定于一处。“东西南北随缘路”则强调了修行者的自由与无为。

最后两句"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是对明楚上人离别后未来的祝愿和期盼。诗人希望朋友在佛川的修行能够早日完成,并且不要急于求成,而应顺其自然地修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对佛法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内涵。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薄命篇

昔住邯郸年尚少,只是娇羞弄花鸟。

青楼碧纱大道边,绿杨日暮风袅袅。

婵娟玉貌二八馀,自怜颜色花不如。

丽质全胜秦氏女,藁砧宁用专城居。

岁去年来年渐长,青春红粉全堪赏。

玉楼珠箔但闲居,南陌东城讵来往。

韶光日日看渐迟,摽梅既落行有时。

宁知燕赵娉婷子,翻嫁幽并游侠儿。

年年结束青丝骑,出门一去何时至。

秋月空悬翡翠帘,春帏懒卧鸳鸯被。

沙塞经时不寄书,深闺愁独意何如。

花前拭泪情无限,月下调琴恨有馀。

离别苦多相见少,洞房愁梦何由晓。

闲看双燕泪霏霏,静对空床魂悄悄。

镜里红颜不自禁,陌头香骑动春心。

为问佳期早晚是,人人总解有黄金。

形式: 古风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其九)

闲庭无事,独步春辉。韶光满目,落蕊盈衣。

芳树交柯,文禽并飞。婉彼君子,怅然有违。

对酒不饮,横琴不挥。不挥者何,知音诚稀。

形式: 四言诗 押[微]韵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其十)

曙月渐到窗前,移尊更就芳筵。

轻吹乍摇兰烛,春光暗入花钿。

丝竹偏宜静夜,绮罗共占韶年。

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耒水波纹细,湘江竹叶轻。

古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今日成阴复成子,可怜春尽未归家。

新妇矶头云半敛,女儿滩畔月初明。

回合千峰里,晴光似画图。

征车随反照,候吏映白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