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五百罗汉赞

迦叶天中五百尊,目连罗睺皆骏奔。

阿难啼哭佛日昏,谁为设法沙林园。

帝释拥护六凿根,习气脱尽婆罗门。

仁山金碧耀人天,瞻礼愿见前世缘。

法螺一吹天上闻,还报十方罗汉恩。

形式:

鉴赏

这首《仁山五百罗汉赞》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对仁山五百罗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与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佛教故事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传达出深邃的宗教哲理。

“迦叶天中五百尊,目连罗睺皆骏奔。” 开篇即以“五百尊”点明罗汉数量之多,同时通过“迦叶”、“目连”、“罗睺”等佛教人物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生动的氛围。这里的“骏奔”不仅描绘了罗汉们的动作,也暗示了他们修行的迅速与决心。

“阿难啼哭佛日昏,谁为设法沙林园。” 这两句通过阿难的形象,以及他哭泣时佛日昏暗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渴望与追寻。阿难的啼哭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寻求解脱的决心,而“谁为设法沙林园”的疑问,则引出了下文关于如何引导众生向善的思考。

“帝释拥护六凿根,习气脱尽婆罗门。” 这里提到帝释天的保护,象征着佛教中对于众生的慈悲与护佑。通过“六凿根”的比喻,强调了去除贪、嗔、痴等恶习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习气脱尽”的境界,摆脱束缚,如同脱离婆罗门教的束缚一样。

“仁山金碧耀人天,瞻礼愿见前世缘。” 仁山的金碧辉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佛教中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光明与纯净。瞻礼的行为,表达了对过去因缘的追忆与感恩,体现了佛教中因果循环、轮回转世的思想。

“法螺一吹天上闻,还报十方罗汉恩。” 最后两句以法螺的声音贯穿天地,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与传播。这不仅是对罗汉恩德的回报,也是对所有众生的慈悲与祝福,体现了佛教中大慈大悲的精神。

整体而言,《仁山五百罗汉赞》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宇宙、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圆通赞

太山秋毫两微尘,巨细本无不二门。

四方八面开户牖,是中元有不动尊。

如大圆镜万象入,如大海水百谷奔。

维摩倒用那罗印,用證初心岂或沦。

形式: 古风

洪觉范画赞

谓公为佛,乃工文章。谓公为儒,乃是和尚。

非佛非儒,是虚空藏。画虽逼真,实非真相。

作如是见,亦未离妄。水在瓶中,月在天上。

形式:

李伯时画像赞

非佛非仙,亦非儒者。硉硉矹矹,名满天下。

孰貌其真,非真非假。读东坡诗,乃识此画。

形式:

欧阳公制赞

如马放逸兮不羁,如松磥砢兮多节。

伟干如谢康乐之眉须,雄辩如楼君卿之唇舌。

其高处可以上可以下,其妙处不可画不可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