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七)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偈颂,以禅宗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修行的境界。首先,"心心智通,佛佛道同"揭示了心与佛性的相通,强调了佛教中智慧与觉悟的本质。"十方圆满,八面玲珑"象征着佛法无所不在,周全且微妙。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说明在行动和静修中,都能体现佛法的空性,即一切事物皆为幻象。"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表达出修行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体现了动态中的宁静和智慧的深沉。"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修行者的内在和谐与对外界的感应。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揭示了因果律和生命无常的本质。"杳杳冥冥,灵灵明明"形容心境清明,超越世俗的纷扰。"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强调内在精神的纯净而非外在形式。

最后,"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表明个体能洞察自性,体验到佛性的广大。"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超越善恶对立,达到无分别的境地。"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鼓励人们认识到万物皆有佛性,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珍视自己的内在佛性。

整体来看,这首偈颂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八十六)

鉴像谷神,云心月影。

閒閒不宰于功,历历无私于应。

莫问正偏,谁论动静。自方自圆,谁欠谁剩。

能来异类中行,常处那伽大定。

云水丛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须相庆。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九十四)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合虚空而无欠无馀,混万象而成团成块。

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

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八五)

不得讳,有头底。

当时你带累别人,而今别人带累你。

来生我家,作业相似,针线穿联细中细。

迦叶阿难不相知,人人各自住三昧。

里许转功勋,这边得游戏,到底还须彻根蒂。

望断冥鸿没处秋,苍苍一色天连水。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一七)

端公问处来,径直勿迂回。

善财处处逢弥勒,弹指作声楼阁开。

形式: 偈颂 押[灰]韵